社會團體工作相關理論

慕容雲旭

社會團體工作相關理論

一、場域理論(Lewin)

(一)、每個團體都有一個生命空間(life space),佔有其位置並朝向目標前進,而前進的過程可能會遇到阻礙,團體被視為一個完整的型態

(二)、每個團體都能發展出力量,團體成員在團體內相互支持,並朝向目標前進

(三)、團體會順應社會環境而持續改變,但偶爾可能會處在一個趨近於靜止的平衡狀況

(四)、場域理論中的名詞概念

1.角色:團體成員個別的權力地位以及責任等等

2.規範:管理團體成員行為的規則,此規則只管理行為

3.權力:團體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的能力

4.凝聚力:團體成員彼此之間,或者是團體對成員吸引力的多寡。

5.一致性:對團體目標或其他現象的同意程度。

6.能量:在團體的生命空間(life space)裡,達成目標的潛力

二、心理動力理論

(一)、團體成員在團體中所展現出來的行為,是源自於早期經驗沒有被解決的衝突

(二)、團體領導者使用情感轉移和情感反轉移,協助團體成員探討過去的行為模式,以及過去行為模式與現在行為模式的關聯,以處理未被解決的衝突

三、系統理論

(一)、將團體視為社會系統,團體適應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的整合,且團體有其發展的生命週期

(二)、團體被視為一個整體,主要源自於個別成員之間的互動

(三)、在面對衝突時,團體會努力維持自己成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

(四)、團體經常處於形成、發展、改變的狀態,這些狀態會重複出現,且影響團體的平衡及存在

(五)、Parsons、Bales 及 Shils(1953)觀點,團體的四個主要功能性任務

1.整合:讓團體成員可以融合在一起

2.適應:讓團體的改變,可以因應環境的需求

3.模式維持:讓團體能夠界定並持續團體的基本目的

4.目標達成:讓團體追求並完成團體目標

四、社會交換理論

(一)、此理論聚焦在團體個別成員的行為上

(二)、每位成員都會試圖表現出能獲得最高報酬和最低處罰的行為

(三)、平衡的交換關係會促使交換持續的進行

(四)、團體成員彼此開始互動,是因為在社會交換的過程中,能夠提供一些價值觀

五、結構、敘事和充權理論

(一)、透過了解團體成員的生命故事,找到增強的力量,以面對困境,所以充權、結構、敘事此三個理論觀點有很強的關聯性

(二)、將焦點放在成員的優勢和能力,加上充權和優勢觀點,讓團體成員找到解決問題和適應環境的因應技巧

(三)、處遇性團體成員常有充滿問題的故事,這些故事塑造出成員的生命圖像,影響團體成員的自我概念和自尊

(四)、要了解團體成員的獨特性和主體性,和「從服務對象的立場來看」的觀點

六、學習理論

(一)、強調清楚的目標設定、訂定契約、社會環境對團體成員的影響、一步步的治療計畫、可測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