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的相關理論

慕容雲旭

社區工作的相關理論

一、系統理論與生態理論

(一)、系統理論:社區本身為一種系統,會因為自身系統邊界的開放與否,決定外部環境影響的程度

1.若上層的系統改變,則會對社區帶來影響

2.社區的次系統所採取的行動,會影響社區和其他次系統。翻譯:團體內的小團體所做的行為會影響團體和其他小團體

3.社區可以發揮眾多功能,但些許社區表現不佳

4.社區工作的目的之一是讓社區達成穩定狀態,使居民可以參與社區的生活

(二)、生態理論:生態的觀點認為問題是人與環境的互動所造成的,有其脈絡可循,而非是線性的關係

二、社會計畫與變遷理論

(一)、社會計畫是一種「有計畫的變遷」,透過分析情境來做出決策,最後擬定一個最佳方案,並有效率的執行。強調變遷是可以目標取向,透過計畫干預產生改變

(二)、理性決策是社會計畫的最高原則,也是正確的界定問題,並引導方案的擬定。

(三)、外部資源的介入是引進「知道怎麼做」,所以並不會因此失去社區的自主性

三、權力及培力理論

(一)、權力理論:權力是社會關係的中心,社區工作中的權力理論關注社區內外的權力關係

1.弱勢的社區困境是因為不平等對待。翻譯:具備權力的立法者、執政者通常不會來自弱勢社區,而可能會忽略弱勢社區

2.關注社區中的領袖、掌權者、既得利益者與弱勢族群的關係

3.動態變化和衝突,是權力關係中很重要的特徵

(二)、培力理論:弱勢者處於弱勢是失去權力的結果,工作者需要改變社區中的弱勢族群和掌權者之間的權力關係

四、渾沌理論

(一)、渾沌理論來自於物理學的理論,強調動態變化的關聯性和複雜性,有時偶發事件可以引起大波瀾。簡單記得:蝴蝶效應

(二)、混沌理論提醒社區工作者在面對複雜與多變的社區環境時,必須思考其因果關係,無論是消極面或積極 面,都應該儘量避免倉促決定其中的一個層面,而將另一個層面的因素排除在外

五、其他相關理論

(一)、社群主義:以社區的核心道德價值,透過個體責任、積極的公民身分和社區的生活期望等,提供一個社會和諧的路徑,實務取向為核心概念

(二)、資源動員論:將社區發展視為社會運動,關心居民的內外資源,以及如何動員並投入行動之中,著重於行動大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