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決策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社會工作決策

一、決策模式

(一)、理性決策模式:又稱為古典模式,此理論來自於古典經濟理論,假設決策者是完全理性的,有明確目標,能具備充分的認知能力,理智的分析問題,並做出最佳的決策。強調最小成本最大利益

1.直線式的決策,步驟為

(1).找出問題所在

(2).找出每一種解決方案

(3).比較每個解決方案的利弊得失,並且評估成本效益

(4).選擇最佳的決策

2.缺點與限制

(1).人是不可能完全理性的,決策可能是不客觀、不公平

(2).決策者能力有限,不可能全知全能

(3).過於理想而不切實際,難以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二)、滿意決策模式:又稱為行政模式、卡內基模式,承認決策者的有限理性,主張滿意的決策就是最好的決策,而非找出最佳的完美決策

1.滿意的決策是基於理性決策的觀點,於決策者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去追求滿意且可行的決策

2.缺點與限制:滿意的標準難以定義,每個人的標準不一

3.關鍵字:有限理性、滿意決策

(三)、漸進決策模式:決策者依照過去使用過的方案做修正,以減少和避免犯錯,較為保守。

1.強調持續漸進且有限度的改革。去年計劃書不能只改年度數字,其他地方也要修一下,才能變成今年的計畫書

2.適用於環境穩定且趨勢較為可預測的情境

3.利弊:穩定性高、風險較低,保守而缺乏前瞻性和創新

4.現實的政治政策制定大部分都是這種模式

(四)、垃圾桶模式:組織如同四個元素混合而成的垃圾桶,視決策為非結構化的過程,決策由四個元素在垃圾桶裡面碰撞組合產出的結果

1.四個元素: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參與者、機會

2.組織處在「無政府」的狀態,特徵有:目標模糊、不清楚解決方法、參與者一直更換

(五)、政治模式:屬於最不理性的決策,以政治角力為主,決策是協調、妥協之下的結果

二、決策類型

(一)、依理性程度區分

1.直覺的決策:顧名思義就是直覺,依照內心感覺去做出決策,感性大於理性,最快速但容易有偏見

2.判斷的決策:依照知識、經驗做決策,通常運用在自己熟悉的領域

3.問題解決的決策:依據理性客觀的研究分析後所做出的決策,決策過程需充分的時間和資訊,適用於解決複雜性問題

(二)、依問題性質區分:

1.預設決策:又稱為程式性的決策,遇到的問題是簡單且常見的,可以用往常慣例的方式去解決即可

2.非預設決策:又稱為非程式性的決策,遇到的問題較為罕見,需要決策者費神去擬定解決方案

(三)、依參與決策人數區分:分為個人決策和團體決策

決策類型優點缺點
個人決策1.快速省時
2.責任明確
3.保密性佳
1.資訊較為不完整
2.較缺乏替代方案
3.決策的被接受度較低
4.正當性較低
5.容易有獨裁的疑慮
團體決策1.資訊較豐富完整
2.有較多替代方案
3.決策的被接受度高
4.正當性較高
5.提振組織的士氣
1.費時費力缺乏效率
2.少數意見領袖壟斷
3.會有從眾的壓力
4.易落入團體迷思
5.責任模糊不清不易保密
個人決策VS.團體決策

三、決策偏誤與克服方法

(一)、定錨偏誤

1.定義: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最初的資訊為錨點,利用此錨點快速做出判斷與決策

2.克服方法:決策時,避免以極端的事件去作為判斷,而是以較為不極端的事件來平衡

(二)、應證偏誤

1.定義:決策者會傾向尋找支持決策的資訊,而忽略了反對的資訊

2.克服方法:決策時,以不同的角度來找尋正反面的資訊,在進行比較的分析

(三)、現成偏誤

1.定義:決策者使用現有的資訊作為決策的依據,而造成資訊不夠充分的誤判

2.克服方法:決策時,應多找尋並參考其他客觀的資料,以避免現有資料的偏誤

(四)、代表偏誤

1.定義:決策者傾向拿自己過往的案例來套用,忽略了類推適用的合理性

2.克服方法:決策時,徵詢多方經驗者的意見,降低完全依靠自己的經驗去造成誤判的可能

(五)、承諾提升偏誤

1.定義:決策者傾向對於過往的決策有著很高的承諾,即便遇到逆風或出錯,也不願意認錯修正錯誤

2.克服方法:決策時,要設立停損點,勇於承諾錯誤,並加以改正

(六)、後見偏誤

1.定義:決策者錯誤的相信自己曾精準的預測到事件的發生,產生「我早就說了(I told you)」的錯覺

2.克服方法:發生錯誤時,深刻反省檢討並改進,而非彼此指責,避免事後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