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服務品質管理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社會服務品質管理

一、社會服務品質特性

(一)、特性

1.無形異質且易變動。翻譯:社會服務為無形,會根據每個人需求而提供不完全相同的服務

2.不可分離性:產出與消費會同時發生。翻譯:提供服務的當下就是有人接受服務

3.服務使用者會較積極參與生產的過程。翻譯:相較工廠生產,服務對象較能夠參與社會服務生產提供的過程。我不要這個補助我要那個補助

4.品質不容易預先測量且獲得保證。

5.主要對象為社會上之弱勢族群

6.以關懷公民與弱勢族群為目標

7.品質創造滿足和需求後可能造成資源排擠。翻譯:補助被領完就沒了,別人會領不到

8.牽涉的利害關係人動機較為複雜。

(二)、社會服務品質VS.商品品質

社會服務品質商品的品質
無形異質且易變動有形同值且可移動的
不可分離性:產出和消費同時發生可分離性:產出和消費不同時發生
服務使用者會較積極參與生產的過程生產過程中,消費者較少參與
品質不容易預先測量且獲得保證品質可預先測量且獲得保證
主要對象為社會上之弱勢族群主要對象為一般社會大眾
以關懷公民與弱勢族群為目標以賺取利潤為目標
品質創造滿足和需求後可能造成資源排擠品質創造滿足和需求後帶來利潤
牽涉的利害關係人動機較為複雜牽涉的利害關係人動機較為單純
社會服務品質VS.商品品質

二、社會服務品質要素

(一)、實體資產:具備設備、器材等物理環境

(二)、安全性:服務是在能適切管理風險與危險的環境中提供

(三)、可近性:服務容易被取得,或提供服務的機構是可以親近的

(四)、夥伴/協力關係:不同機構能合作提供整合性服務,且提供者與服務使用者之間能建立良好夥伴關係

(五)、公開:提供充分的訊息給服務使用者,且決策是公開透明的

(六)、保證性:工作者對服務對象抱持尊重和體貼的態度

(七)、才能、技術與知識:工作者具備提供服務所需之技術與知識

(八)、同理心:工作者了解服務對象的特殊需求,並提供個別化的服務,而非一成不變的服務

(九)、溝通:服務提供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告知使用者相關服務的資訊

(十)、參與:使服務使用者能參與決策、監測和評估

(十一)、選擇:使服務使用者有權利選擇他所需的服務

(十二)、可接受性/回應性:提供的服務具備彈性,且能適時回應個別使用者的需求

(十三)、可靠性:能夠以一致、穩定的方式提供服務

(十四)、持續性:不會因更換服務提供者,而影響到與服務使用者之間的信賴關係

(十五)、公平性:不因服務使用者的種族、文化而有所差異

(十六)、持久性:服務方案的效果不會很快就消失

(十七)、效率:於有限資源內,盡可能提供有效率的服務,且具備成本效益

(十八)、效能:服務要能有效果,達成目標

三、社會服務的品質觀點(品質的定義)

(一)、傳統觀點:將品質作為彰顯聲望、地位的優勢

(二)、專家觀點:品質是符合專家學者所訂下的規範與標準

(三)、管理觀點:品質是在追求利潤時,檢視顧客滿意程度

(四)、消費主義觀點:品質是讓消費者覺得更有權力

(五)、公共政策觀點:符合政策規定的

四、服務輸送問題狀況(Gilbert & Terrell,2014)

(一)、片斷化:數個服務部分無法串連成一個完整的服務,以滿足需求

(二)、不連續:不同服務之間銜接不連貫,或服務期間銜接的不連貫

(三)、權責不符:服務未能達到宣稱或承諾的目標或效果

(四)、不易接近:服務排除或阻擋特定族群的接近使用

五、全面品質管理

(一)、意涵與特性:焦點從「過程」轉移到「組織整體」,機構全體上下均要求品質責任,以經濟的方式了解並滿足顧客需求,且持續發展與改善,以達到永續經營

1.全面:組織全體上下都追求服務品質

2.品質:滿足甚至是超越顧客的期待

3.管理:來自管理層之承諾的持續不斷過程

(二)、核心價值

1.以顧客為中心:滿足外在顧客(服務使用者)和內在顧客(員工)之需求(就是這個養出一堆無理取鬧的刁民)

2.持續改進:員工須不斷進步和改善,達到零缺點。(就是這個逼死一線工作人員)

3.證據導向:精準測量,找出問題所在

4.參與和充權:員工和服務使用者都有提升品質的責任,一同參與品質提升計畫

5.學習文化:組織建立起有效的資訊分享溝通管道

(三)、實務策略

1.高階管理層的領導和支持:高層的參與,才有動力改變品質文化,建立組織願景

2.策略性規劃:對組織整體長遠規劃,目的在於促使組織持續性的精進品質,建立動態、參與的規畫過程

3.以客為尊:滿足外在顧客和內在顧客的需求

4.考評和分析:了解服務使用者的滿意程度,以組織內部流程改善作為考評重點,而考評需建立在實證資料的基礎之上

5.訓練和獎勵:職前訓練、在職教育,使組織人員具備知能,以獎勵提升員工滿意度

6.授權員工與團隊工作:透過品管圈的方式,使全體員工參與討論並取得共識

7.品質保證:重點在設計工作過程,涵蓋預防事前錯誤、過程及事後錯誤的問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