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危機與災難管理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風險、危機與災難管理

一、風險管理

(一)、風險辨識:「發掘」可能發生風險事件之原因與方式

(二)、風險分析:「判斷」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影響的嚴重程度,並將風險分級

(三)、風險評量:「排序」風險等級以及確定風險處理的優先順序

(四)、風險處理:「處理」風險,將風險降低至可容忍的程度

1.風險規避:組織決定不涉入或退出風險困境

2.風險降低:使用方法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

3.風險轉移:透過保險、合約的方式,將損失責任及成本轉移給其他人承擔

4.風險保留:承擔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二、危機管理

(一)、危機管理之目的:在第一時間發揮緊急應變的功能,穩定住局面避免危機影響擴大,儘速恢復原來的狀態。要訣為「緊急應變,穩定局面,避免擴大,盡速恢復」

(二)、危機的特性

1.不確定性:危機出現的時間地點和狀況難以預測

2.威脅性:危機會威脅到組織的基本價值或目標,威脅程度由管理者判斷

3.時間緊迫性:在有限時間內,以有限資訊或資源去做出正確之決定與行動

4.衝突性:危機發生會衝擊到組織的價值與作業流程,造成公共組織之間意見不同、處理手段不同的衝突

5.複雜性:引發危機的因素眾多,彼此會相互的影響,尤其是資訊過多導致的雜訊,造成處理的困難

6.雙面效果性:危機隱含著危險與機會,可能造成組織的威脅,但處理妥當會變成轉機

(三)、危機管理之意義:對危機情境維持動態性監控與管理,目的在於第一時間應變。

1.上策:順應時勢、主動求變

2.中策:逐步改造、緩慢應變

3.下策:一意孤行、抗拒變局

(四)、危機管理之階段

1.危機預防階段:「意識危機、防範未然」,建立預防機制

2.危機處理階段:「控制處理、轉危為安」,在危機發生時臨危不亂,迅速化解危機

3.危機復原階段:「避免後遺、全面顧及」,拯救損失,制定並執行恢復的行動,從中學到經驗

三、災難管理

(一)、為什麼重要:台灣是個天災頻繁的國家,災難事件牽涉到社福議題,牽涉到社工專業使命和承諾。早期社工在災難介入,多半集中在物資救援和緊急救援,如今社工介入的角色是多元的

(二)、災難管理特性

1.突發性:災難預警期很短,很常會突然發生

2.不熟悉性:雖見識過不少災難,但終究不是日常事件

3.難以預料性:可推估某些可能災害,但無法精準命中結果

4.高度地區性:災難多數是地區性的,影響範圍不小

5.造成嚴重傷害:災難常會造成家破人亡

(三)、災難管理週期

1.災難預防期:發生前準備階段,於災難發生前所做的防範措施。像是風險分析、建構預警系統、防災措施、防災教育推廣

2.災難整備期:發展面對災難的應變能力,確保發生時能順利應對。像是颱風來臨前成立應變小組

3.災難應變期:為緊急救援階段,搶救並減少二度傷害,像是動員救災資源、建立災難指揮系統

4.災難重建期:災後修復與重建階段,為中長期的災後處理,甚至是長期對抗。重點在於恢復災民生活穩定,再追求重建發展

(四)、災難救援社會工作之七項任務

1.界定並了解災害與創傷事件

2.行動時,考量多元文化和弱勢族群之需求

3.協助災難發生前,增強社區的應變能力

4.以社工專業知識和技巧,來回應並降低災民的創傷

5.採取行動促進社區從災難中復原

6.運用災難相關知識,促進政策與實務工作的進步

7.開發災難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