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重要
(一)、因為社工師會考。雖然精神分析理論是心理學的範疇,且沒列在社工師證照考綱裡面,但過往的歷屆試題或多或少都會考到相關的概念,即便理論中有些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但仍在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且影響到後來的心理暨社會學派。因此社工師考試仍須多加以注意此理論。重要原因是社工師會考
(二)、重點關鍵字:潛意識、焦慮、逃打反應、生之本能、死之本能、驅力、本我、自我、超我、口腔期、肛門期、性蕾期、潛伏期、生殖期、閹割焦慮、陽具妒羨、防衛機轉、夢的解析、自由聯想、情感轉移、移情、反移情
二、基本假設與人性觀
(一)、決定論:每個心靈活動都具有意義和原因,且受到過去的事件所影響
(二)、行為是受到「潛意識」與「六歲前發展的生物本能」所決定
(三)、本能分為「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
1.生之本能:性慾、快樂、繁衍、創造
2.死之本能:攻擊驅力、返回無機狀態
三、理論觀點與概念
(一)、人格結構
1.本我:享樂原則,缺乏道德,避苦求樂為主
2.自我:現實原則,人格執行者,具有邏輯思考,主要協調本我和超我,以迎合現實狀況及需求
3.超我:道德原則,內化的社會標準,分為「良心」和「理想」
(1).良心:不應為,受到懲罰而被內化,當行為違反規定,會自我譴責
(2).自我理想:應為,功能為追求完美,抑制本我
(二)、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1.意識:可察覺的想法和感受
2.前意識:透過思考才可以察覺的想法和感受。像是想到呼吸,才會注意到呼吸這件事
3.潛意識:儲存了個人的全部經驗、記憶,而潛意識歷程是形成所有精神官能症的根源
(三)、性心理發展階段
1.口腔期(0-1):處理信任、建立親密關係等問題。固著則會產生暴飲暴食、物質濫用、悲觀等議題。
2.肛門期(1-3):處理負向情緒的表達、缺乏自主感等問題。固著則會產生冷酷、暴怒、固執、吝嗇等議題。
3.性蕾期(3-6):處理接納自身性欲與性別的認同。固著則會產生自戀的議題
(1).此階段有戀父、戀母情結(伊底帕斯情結)
(2).男孩會有閹割焦慮
(3).女孩會有陽具妒羨
*翻譯:古老的理論,雖放到現在已經不正確了,但還是要有印象
4.潛伏期(6-12):壓抑性慾望,情感上疏離自己和父母,將目光看向周遭環境,發展同性友誼關係
5.生殖期(12以上):開始對相近年齡的異性產生興趣,發展兩性互動
6.發展階段過度或欠缺滿足,阻礙到下一階段或形成固著,成人時期仍會表現不成熟行為
(四)、焦慮:焦慮是自我發出的警訊,通常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在爭取心理能量的控制權會產生衝突,或本我欲望違反超我原則也會產生
(五)、防衛機轉
1.當自我無法理性的去控制焦慮時,防衛機轉可以協助個人不被焦慮所擊潰
2.類型:精神性防衛、不成熟防衛、官能性防衛、成熟防衛
(1).精神性防衛:嬰兒期為主
A.投射:將個人無法接受的狀況,歸到他人的身上
B.扭曲:曲解外在事實,以符合內在期望
(2).不成熟防衛:兒童早期為主
A.否認:對事實視而不見,避免引起焦慮的感受和經驗
B.分割:二分法,將人分成好人和壞人
C.外顯行為:將潛意識的負面情緒,以行為表達出來
D.體化:透過身體症狀顯現出焦慮和問題
E.被動攻擊:透過冷漠和不合作表達對人事物的不滿
(3).官能性防衛:性蕾期為主
A.壓抑:將經驗從意識中排除掉。例如遭遇重大事故會直接忘記、失憶
B.理性作用:用思想代替情緒和衝動(也太理性了吧)
C.反向作用:以相反的方式表達無法接受的衝動。
D.替代作用:將焦慮從不可侵犯的對象,轉移至另一個對象。翻譯:遷怒他人
(4).成熟防衛:昇華,將性或攻擊慾望轉換成社會認可的管道。
四、處遇原則與過程
(一)、問題:當人出現無法控制的衝突而出現焦慮的狀態,故會壓抑為潛意識。因為個人問題是源自於內在精神衝突,而此衝突與早期經驗有關
(二)、目標:將潛意識轉化為意識並強化自我功能,減少受到本能衝動所影響
(三)、過程
1.維持分析架構:治療程序與風格的一致性。
2.探索潛意識,找尋衝突的核心
(1).自由聯想:不經思考所說出當下念頭與感受
(2).夢的解析:「通往潛意識的康莊大道」因為在睡眠中個人的防衛會下降。
(3).移情作用分析:服務對象將童年的經驗與某個重要他人原始情感,投射到現在某人身上。(工作者保持空白銀幕,客觀且少自我揭露,讓服務對象投射)
A.情感轉移的類型
a.敵視型:工作者被當作權威,服務對象無法表達內心的想法感受
b.依賴型:出現在會談的初期,服務對象會要求工作者給予心理支持與解決問題。(工作者過早提出診斷式意見會促使服務對象依賴)。翻譯:太早給出建議服務對象就會依賴工作者的想法而無主見
c.關愛型:工作者過量了解與接納,會導致服務對象仰慕
d.理想型:將工作者視為完美,通常此類型之服務對象對自己較為不理解,只想模仿工作者
e.挫折型:將工作者視為某人,而引起服務對象挫折,害怕工作者的傷害
(4).反移情:工作者的未盡事宜對服務對象做出了反應,是了解服務對象的好機會(當時理論是這樣啦,但現在反移情可能不是件好事)
A.情感反轉移常呈現以下幾種現象
a.給予服務對象較長的會談時間,或迅速結束會談
b.接案會談前,出現正向或負向的情緒
c.接案完,無法分析統整服務對象的問題
d.對於服務對象過分同情且認同
e.在會談時,感到無聊、不耐煩或生氣
f.給予服務對象不合理的目標與期待
(5).抗拒分析:覺察自身潛意識所產生的焦慮。例如:不來會談
五、對此理論之評價
(一)、哲學觀點:較為注重個人內在,而忽略環境面向,且缺乏多元文化,視同性戀為病態,又對女性貶抑(佛洛伊德認為女性超我發展差)。翻譯:古老的學說理論,不合時宜了,但考試會考
(二)、價值觀點:後現代認為工作者過度具備權威性,服務對象難有自主權
(三)、應用範疇:處遇方法過長且費用高,不適合低社經之服務對象,且須服務對象具備較高自我表達能力。(其實這門派的諮商師訓練也超花錢的,據說學下來一套要百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