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重要
(一)、比較偏向是針對組織外部環境的理論,因為組織外部環境會影響組織的運作,故強調管理者需重視組織和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主要有兩個理論,分別為系統理論和權變理論
(二)、重點關鍵字:系統理論、權變理論、內部環境、外部環境
二、系統理論
(一)、最簡單來說,就是把系統理論的概念套用在組織身上。參考:一般系統理論
(二)、聚焦在組織整體、結構、行為的互動關係,管理者應將組織當作大環境脈絡下的一個小螺絲釘,強調組織的活動都會影響到其他的部分。(類似蝴蝶效應的意思)
(三)、界限:不論系統大小,任何系統都有界限,而組織也有其界限來區分內外
1.封閉系統:界限不開放為封閉系統,為不和外在環境互動的組織
2.開放系統:界限開放為開放系統,會和外在環境產生互動的組織
(四)、系統運作過程
1.輸入(input):資源投入機構,像是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等
2.處理過程(throughput):經過一連串的運作,從輸入轉換到輸出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組織內部的任何活動。
3.產出(output):組織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4.回饋(feedback):產出的服務或結果,回過頭來影響到了組織
三、權變理論
(一)、組織的生存運作,是一個內部整合和外部適應的過程
(二)、管理沒有唯一真理或普遍的法則,管理者需視所處環境而定,不同情境會有不同的因應方式
(三)、權變觀點注重全面性、組織的獨特性、因應環境改變的彈性
(四)、權變觀點適合處理問題複雜又多變的社福機構
四、領導權變理論
(一)、Fiedler的權變理論
1.最早的權變理論,研究領導者的性格特徵和行為習慣,總結出組織的績效取決於領導者個人心智導向、組織氣氛、任務結構、領導者權力地位
(1).領導者與員工的關係:領導者受到部屬尊敬、信賴、喜歡的程度
(2).任務結構:部屬被交付的任務是否有明確的定義
(3).領導者權力地位:領導者是否具備職權以獎懲部屬
2.任何領導型態都是有效的,要視情況而異,有兩種主要的領導風格
(1).任務導向領導:強調完成工作目標與績效,在「有利情境」和「不利情境」下,任務導向領導較為有效
(2).關係取向領導:強調維持良好人際關係,在中等情境底下(不好不壞),關係取向領導較為有效
分類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領導者與部屬間的關係 | 好 | 好 | 好 | 好 | 差 | 差 | 差 | 差 |
任務結構 | 高 | 高 | 低 | 低 | 高 | 高 | 低 | 低 |
領導者職權 | 強 | 弱 | 強 | 弱 | 強 | 弱 | 強 | 弱 |
情境狀況 | 有利 | 有利 | 有利 | 普通 | 普通 | 普通 | 不利 | 不利 |
3.被批評過於簡化而不易運用在實務上
4.被批評假設一個人領導型態是天生且固定,但實際上人是會改變的
(二)、Hersey-Blanchard的情境理論
1.有效的領導需視部屬的成熟度而定,成熟度有兩種
(1).工作成熟度:部屬知識和技術
(2).心智成熟度:部屬工作動機和意願
2.成熟度區分四個等級,有其對應的領導方式
成熟度 | 領導方式 | 說明 | 翻譯 |
---|---|---|---|
低度成熟(M1):無能力、無意願 | 告知式:高任務、低關係 | 由領導者界定部屬角色和職責並告知部屬,強調指導性行為 | 因為無能力無意願,故指導賦予任務,關係不用太好,叫部屬乖乖做事情就對了 |
中度成熟(M2):無能力、有意願 | 推銷式:高任務、高關係 | 領導者提供指導性行為和支持性行為 | 因為無能力有意願,故指導賦予任務,同時建立關係並提供支持,讓部屬可以完成工作 |
中度成熟(M3):有能力、無意願 | 參與式:低任務、高關係 | 領導者和部屬共同做決定,促進和溝通 | 因為有能力無意願,故領導者拉部屬下來共同做決定,促進溝通和部屬的關係 |
高度成熟(M4):有能力、有意願 | 授權式:低任務、低關係 | 領導者把工具丟給部屬,他自己完成 | 因為有能力有意願,故領導者不用管部屬,授權給他自己完成工作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