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重要
(一)、先前的管理理論都比較偏向是組織面向的,眼裡只有組織而缺乏對人的關心,而人群關係學派較為注重員工,重視社會因素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以及員工的態度。強調若員工快樂,工作便有效率,且會負責任。只是被批評過度強調人性,而忽略了經濟、政治等外部因素對組織的影響
(二)、重點關鍵字:霍桑實驗、霍桑效應、XYZ理論、Z理論
二、霍桑實驗
(一)、霍桑實驗發現到社會、人際對於員工的生產力的影響巨大
(二)、以前的管理理論把人假設為「經濟人」,認為金錢利益是刺激員工努力的唯一動力。但霍桑實驗證明了人是「社會人」,是複雜社會關係的一員。因此要提升生產力,不只是金錢利益,還要從心理、社會方面去努力
(三)、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當被受試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的對象時,就會改變行為,以符合研究者期待的效應
三、X理論、Y理論與Z理論
(一)、麥格雷戈(McGregor)於1960年代提出的理論,X理論認為人是消極的不想工作,而Y理論認為人是積極工作追求自我實現的
(二)、比較表格
類別 | X理論 | Y理論 |
---|---|---|
基於假設 | 基於古典管理理論的「經濟人」假設所提出的 | 建立在「追尋自我實現人」的假設上 |
理論取向 | 重視組織(組織>員工) | 重視員工(組織<員工) |
人性假設 | 人性本惡,消極負向的 | 人性本善,積極正向的 |
工作態度 | 員工不喜歡工作 | 員工樂於工作 |
工作動機 | 為了賺錢 | 追尋成就感 |
責任心 | 員工會儘可能的逃避責任 | 員工會學習承擔責任 |
解決問題的動力 | 被動因應 | 積極主動處理 |
管理方式 | 嚴密監控對待員工 | 讓員工自我管理 |
(三)、Z理論:簡單來說就是日本大企業方式管理,強調重視「團隊合作」而非個人表現
1.組織期待員工為「通才而非專才」,因此重視員工訓練和各部門之間的輪調。
2.員工的升遷是緩慢而按部就班,簡單來說就是「年資」,而非能力
3.組織注重和員工的長期關係,關懷員工
4.Z理論的特徵
(1).終身僱用,增加員工安全感和責任心,讓員工和組織共進退。翻譯:共同富裕、共體時艱
(2).逐步升遷和長期考核
(3).培養員工成為適應各種工作環境的通才,重視員工訓練和輪調
(4).參與決策
(5).集體負責任
(6).大局取向
四、A型組織
(一)、簡單來說,就是美式企業的文化和管理方式
(二)、主要特徵為
1.短期雇用
2.績效考核短而迅速
3.專業化分工,員工專精並侷限於自身專業
4.明確的控制
5.重視個人決策、個人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