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重要
(一)、在過往的時空背景之下,女性都是處於較為弱勢的處境,即便是現在也是有努力和進步的空間,而很多時候是社會結構和文化所導致的個人問題,女性主義的內容跟基變社會工作、充權理論都是有密切相關的,這些理論大都是著重在社會結構壓迫上,可以放在一起去看會比較好理解
(二)、重點關鍵字: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激(基)進女性主義、後現代女性主義、文化女性主義、壓迫、結構、父權體制、充權、增權
二、背景
(一)、起源於1792年英國女權主義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出版的《女權的辯護》
(二)、女性主義和社會工作於1960年代的第二波女性運動產生交集,兩者都關注在遭受到不平等對待,並致力破除這些壓迫。
(三)、從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出發,發展出許多流派,常見的三個為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激(基)進女性主義,而較常考的還有後現代女性主義、文化女性主義
三、理論觀點與概念
(一)、基本假設
1.社會結構壓迫了女性
2.個體問題和社會政治彼此是息息相關的
3.肯定「主觀的經驗」,強調個人特色與整體性,不贊同實證主義對於客觀的強調
4.增強權能包含改變個體和社會
(二)、原則
1.排除錯誤的二分法:應審慎評估受到文化影響的價值觀以及行為
2.男女生命經驗的差異:強調「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
3.終結父權體制:權力應該賦予給所有人
4.增強權能:強調增權、激發自我潛能
5.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所有人公平的參加決策
6.個人即政治:個體經驗是社會和政治環境所造成的,所以性別歧視源自於社會和政治的結構
7.整體和多元:優勢來自多元,欣賞個體差異
(三)、概念
1.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1).不平等是源自於對女性的偏見、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歧視
(2).主張:男女無差異,同樣具備理性思考能力,只是社會給予男女的機會不均
(3).目標:追求公領域的機會平等
(4).行動方向:去除女性追求自我實現的障礙。不是追求社會結構的根本改變,而是追求既定社會中的地位
翻譯:齊頭式平等
2.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改良自馬克思女性主義)
(1).不平等是源自經濟分配不均
(2).主張
A.男女因「社會化」而產生差異
B.資本主義和性別主義的結合,矮化了女性再生產的貢獻
(3).目標:經濟面與家庭面的結構變革
(4).行動方向
A.倡導建立公平的就業機會,而非強化女性的再生產功能
B.家庭勞務和兒童照顧是公共責任,倡導兒童照顧津貼
3.激(基)進女性主義
(1).不平等是源自男性對女性的壓迫
(2).主張
A.男女「天生有差異」
B.個體的問題,是源自於性別主義所造成的權力不平等
C.女性受壓迫的來源是父權體制和男性權控,而非是資本主義
(3).目標
A.使女性自主,免於被心理控制和宰制,對抗男性的壓迫
B.追求女性的「性及生育的自由」
(4).行動方向
A.爭取國家對兒童的照顧責任
B.倡導女性的意識覺醒
4.後現代女性主義
(1).否定傳統的二元對立,肯定多元性別
(2).關鍵字:解構、多元、主觀、語言、論述
5.文化女性主義
肯定女性關懷和照顧他人的特質,以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女性的特質,而非完全批判的角度去看待
四、處遇原則與過程
(一)、問題:
「個人問題即政治問題」,女性弱勢源自於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對於女性的不平等,以及父權對女性剝奪
(二)、目標:
結合個人目標與社會變遷的目標。短期目標是協助女性意識覺醒,破除無力感,增進社會參與和掌控環境。翻譯:增權的ˊ概念
(三)、原則
1.去除錯誤的性別二分法
2.重新界定權力
3.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
4.重新界定問題
5.將個體視為政治實體
(四)、過程:
增權是重要的目標,引發個人內控感與行動力。聚焦女性個人經驗,檢視男性主導下的,家庭與社會權力不平衡
1.幫助服務對象從社會結構去分析問題
2.引發對傳統性別角色的質疑,並重新界定社會角色分工與意義
3.增強服務對象連結資源的能力
4.重新界定女性的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