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壓力理論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家庭壓力理論

一、為什麼重要

(一)、這也是一個實用的理論,這理論提供一個框架,讓工作者去了解服務對象「家庭系統」面臨壓力事件時,如何運用資源設法克服困難的動態過程,危機也可以變成轉機。是一個很好用的理論,處理服務對象的家庭,自己的原生家庭,伴侶的家庭等等,都可以適用。實用性很高的一個理論,學起來不吃虧的

(二)、重點關鍵字:ABC-X家庭壓力模式、家庭系統、家庭壓力、壓力事件、壓力來源、家庭資源、對壓力的認知、調適狀況、危機、雙重ABC-X家庭壓力模式、壓力的累積、調適期

二、背景

(一)、Reuben Hill於1958年提出ABC-X家庭壓力模式,主要探討家庭在面對壓力的因應歷程

(二)、有別於Hill的ABC-X家庭壓力模式聚焦在單一壓力事件上,學者McCubbin和Patterson 於1983年加入「時間序列」的因素,注意到壓力累積所產生的效應,並考量到危機前、危機後的各種因素,形成「雙重ABC-X家庭壓力模式」

三、理論觀點與概念

(一)、ABC-X家庭壓力模式:在此模式中,壓力源是否會造成危機X,要看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分別為「壓力源事件本身A」、「面對壓力可用的資源B」、「面對壓力的看法C」,如果處理得當,壓力源事件就只會產生壓力的感受,若處理不當,則會造成危機X

1.A因素:壓力源事件,只要是會對家庭系統產生改變的,都屬於壓力源事件。壓力事件可分為可預期的和不可預期的。可預期的壓力事件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是子女升學、子女長大離巢。不可預期的壓力事件為天災人禍,像是颱風、地震、水災等等。通常來說,不可預期的壓力事件的衝擊比較大

2.B因素:資源,當壓力源事件的產生時,若個體及家庭有適當的資源去因應壓力,這樣一來壓力源事件就比較不會干擾這個系統,反之資源不足時,容易破壞平衡而讓家庭系統陷入混亂。資源可分為,「個人資源」,如財務、身心靈健康、能力、教育程度等;「家庭系統資源」,家庭成員凝聚力、善於溝通;「社會支持系統資源」,親朋好友社區所能提供的情緒支持、物質支持、金錢支持

3.C因素:對壓力的定義,也就是家庭成員如何看待這個壓力事件。壓力是一個中立的概念,不見得一定是負向或正向的,個體和家庭可將壓力事件,樂觀地視為挑戰和成長機會,亦可悲觀地將壓力視為絕望,所以壓力事件帶來的結果是福是禍,會取決於對壓力的認定和評價

4.X因素:調適情形或產生危機,壓力是中立的概念,壓力所帶給家庭系統的衝擊不一定是壞的,只有壓力大到家庭系統陷入混亂、成員出現狀況時,才會形成問題。而壓力程度的高低(X),取決於家庭系統是否具備足夠資源(B)和家庭系統對壓力的定義(C)。

(二)、雙重ABC-X家庭壓力模式:將ABC-X家庭壓力模式,加入了時間序列的觀念,強調壓力累積後所產生的效應

1.aA因素:累積的壓力,先前的壓力事件尚未處理好,加上新的壓力事件,形成累積的需求

2.bB因素:家庭現有的及新開發的資源,指原本就有的資源或為了因應壓力而找尋的新資源

3.cC因素:對壓力的定義,家庭系統對上次危機事件(X)、對累積的壓力(aA)、對家庭現有的及新開發的因應資源(bB)的定義。翻譯:家庭系統對(X)、aA、bB的定義

4.xX因素:調適,家庭系統因應壓力的平衡,是適應良好或者是適應不良。

(三)調適期與適應期

1.調適期:壓力源因為累積導致需求增加時,若家庭的因應資源(bB)沒有隨之增加,對壓力事件的看法(cC)沒有改變的話,就會導致家庭危機(xX)

2.適應期:家庭系統面對壓力時,家庭的因應資源(bB)增加,對壓力事件的看法改觀(cC),則aA、bB、cC之間可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