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之倫理哲學理論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社會工作之倫理哲學理論

一、倫理

(一)、.後設倫理學:研究倫理概念的理論意義與本質。

翻譯:就是研究倫理概念的倫理學,社工師考試不重要

(二)、規範倫理學:評判各種不同的道德觀,並且對於正確或錯誤行為給予道德準則建議。

翻譯:社工師最重要的部分,請務必搞懂

(三)、描述倫理學:研討社會族群所持有的倫理觀,包括文化習俗、法規、對於善與惡的見解等等。

翻譯:社工師考試不重要

(四)、應用倫理學:將倫理理論應用於特定案例,當遇到道德問題時,人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翻譯:社工師次等重要,需要認識和了解

二、規範倫理

(一)、規範倫理學將倫理的理論分為「義務論」、「目的論」、「德行論」

三、義務論

(一)、觀點:原則、規則和權利是不可侵犯的,對的行為在於「遵守道德原則」

(二)、關注重點:行為本身/行為動機,行為的對與錯是取決於「行為本身的特性」

(三)、舉例:案主詐領津貼,若工作者答應案主保密,則有保密義務

四、目的論(結果主義)

(一)、觀點:衡量行為的好壞,要視後果而定

(二)、關注重點:後果,行為的對與錯是取決於「後果的好與壞」

(三)、舉例:案主詐領津貼,則工作者要視行為後果決定是否保密

(四)、又細分為「效益論/功利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以及「國家後果主義」

1.效益論/功利主義:對的行為是最多人獲得最大幸福的行為,可再細分為

(1).利益累積式效益主義:提升最大的整體利益。例如:分配救濟金,要增加最大整體滿意度,故要選擇錢給少數人,降低行政成本損失。(分配到的總金額較多)

(2).集中累積式效益主義:增進最大好處給最多人分享。例如:分配救濟金,提升最大多數人滿意,故要選擇錢給大部分人,即便有行政成本損失也無妨。(分配到的總金額較少一點,因為行政成本較高)

(3).行為效益主義:探討特定行為帶來的結果,不探討行為隱含意義(探討行為意義會變成義務論的範疇)。例如:是否要通報,要看通報的結果好壞去做決定

(4).規則效益主義:探討行為對於一般性通則的長遠影響。例如:是否通報,對於此規則的影響、對於社工的界線拿捏影響

2.倫理利己主義:對的行為是獲得最大自我利益的行為,注重自身的利益。翻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3.國家後果主義:對的行為是對於國家最有利益的行為。翻譯:國家至上,為國犧牲

五、德行論

(一)、觀點:強調社工專業服務倫理與正當性無關,而是應該依據「良善品格」而表現道德行為

(二)、關注重點:行為主體/推動者,行為的對與錯是取決於「道德主體的性格」

(三)、舉例:工作者是否合乎道德,不是檢視其行為,而是看工作者的品格

六、比較表格

理論解釋翻譯
義務論又稱為道義論,認為評斷行為的對或錯,不是完全由行為所造成的結果決定,而是由「行為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強調所採取的行動是對或錯,係依據其內在本質,與道德原則的一致性,以及行動的原則而定看「行為本身」的對錯而定
目的論以目標為導向的理論,認為一個行為的對錯是依行為的結果判斷,又可分為「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和「效益論(utilitarianism)/功利主義」。看「行為的結果」而定
德行論認為義務論和目的論評估行為的方向都不正確,因為它們都是孤立地探討行為的對錯,而事實上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應該做什麼」,而是「我應該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基於個人想要成就的人格特質,去努力培養相對應的氣質傾向。特別強調道德判斷的訓練勝過對義務的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遠勝於強調自律。不看行為,而是看「個人的品格」而定
比較統整表格(倫理學,林火旺,2004)

(一)、不負責任翻譯
1.義務論就像是笨學生努力讀書,即便成績不好也是優秀的學生
2.目的論就像是父母只看到你成績分數決定你是不是好學生,沒看到你多努力
3.德行論就像是台灣人很在意的品德道德操守,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只要有抽菸、喝酒、賭博、翹課、逃學、打架,就是壞學生

七、其他:相對論

(一)、觀點:倫理的標準是基於文化等外在環境因素所決定的

(二)、舉例:工作者是否違反倫理,要看當下所處的環境和文化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