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團體工作歷史演變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社會團體工作歷史演變

一、團體工作的醞釀(1844~1926)

(一)、此時期的團體工作不被認為是社會工作方法,缺乏專業認同,運用團體技巧的工作者,並不會自稱是團體工作者

(二)、基督教青年會YMCA (1844年):透過團體活動、團康教育活動來提供兒童青少年休閒活動,以遊戲和運動來培養青少年。

(三)、睦鄰之家(1844年):睦鄰之家是社會團體工作的重要起源之一,像是湯恩比館主張知識份子要和貧民一同生活,去了解貧民並解決貧窮問題,這方法正是現代的團體工作、社區工作。

(四)、社會個案工作的先驅 Mary Richmond 於 1920 年代開始注意到小團體心理學

二、社會團體工作方法的形成(1927~1946)

(一)、此時期的發展受到兩件事所影響,分別為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0年代至1940年代,運用團體工作來服務受到經濟、戰爭所影響的服務對象。
翻譯:當時經濟不好,要節省成本,所以用團體工作的方式來處理,比個案工作來得有成本效益,加上戰亂導致許多需要服務的民眾,用團體工作的方式來處理會比較快速一些。搭配時空背景去理解會比較好記

(二)、1927年才真正的出現「團體工作」這一名詞,在此之前都是偏向團體活動,沒有團體工作的概念,且大部分團體都是偏向非正式教育、休閒服務為主,僅有少數以治療為目的

(三)、1936年美國團體工作研究協會成立

(四)、1946年社會團體工作才正式成為社會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之一

三、社會團體工作擴張與專業主義(1947~1963)

(一)、戰後重建的時期,政府積極提供服務,使得社會工作大規模的擴張,擴大了社會團體工作的實務理論和實施的領域

(二)、社會學和心理學受到重視,所以團體工作受到場域理論、系統理論、互動理論、行為分析理論的影響

(三)、1950年代產生些微分歧,有人主張團體工作要走向倡議、社會行動的方向;有人主張往社區發展;有人主張要走向心理學改變個人的方向。

(四)、1950 年代及 1960 年代,在鄰里中心及社區機構運用團體方法,來推動社區發展與社會運動

(五)、以治療為目的的社會團體工作,從早期的個人導向,轉向重視「團體中的個人與團體」、「社會環境」

四、當代社會團體工作的綜融發展(1964~1979)

(一)、1947年~1963年的社會團體工作實務理論發展,促成了綜融取向的發展

(二)、1960年代、1970年代團體工作的式微:社區組織削弱了團體工作的重要性、學校較少教授團體工作的課程、社會團體工作較少運用在實務

五、社會團體工作的復活(1979~現在)

(一)、1980 年代及 1990 年代,社會團體工作促進協會(AASWG)透過辦理專題研討會、促進團體工作課程之規劃、發展團體工作教育的標準等,試圖復興社會團體工作, 持續且不斷地增加

(二)、1980年代社會團體工作再次受到肯定

(三)、1990年代美國健康照護改革,從衛生照顧轉向照顧管理發展,而社會工作服務也受到此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