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社會工作直接服務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111-2社會工作直接服務

內容目錄

1.有關社會個案工作者要面對的社會發展趨勢,下列何者正確

(A)不同人口群(如高齡者、兒少、婦女等)的統一工作模式
(B)多元的家庭結構變化與需求
(C)社會文化對專業責信的評估
(D)學術與實務研究的分道揚鑣

解析:(B)
(A)面對不同族群所遇到的不同議題,會需要用到不同的工作模式去解決案主的困境,因此不會有統一工作模式
(B)近年來的家庭結構改變,以及同性婚姻的趨勢,家庭結構有逐漸多元化的趨勢
(C)題幹所敘述的社會文化對專業責信的評估聽起來有點過於抽象,筆者有點無法理解題目想表達的意涵與考點。筆者認為應該是說,機構該展現責信給社會大眾、取信於社會大眾才是。
(D)學術與實務研究不脫鉤才是要努力的發展趨勢

*看更多:多元文化社會工作

2.有關個案工作與心理治療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兩者都需要能夠協助進行案主人格的改變
(B)心理治療期待能促成個人內在動力的均衡
(C)兩者都重視對案主個人內外在問題的協助
(D)兩者都會進入到案主的潛意識層進行工作

解析:(B)
(A)心理治療才會進行案主人格的改變
(B)對!個案工作會偏向個案的外在環境(當然內在也會),而心理治療著重於案主本身的內在動力。
(C)個案工作重視個人內外在問題的協助
(D)心理治療才會進到潛意識

*看更多:個案工作之歷史

3.有關生態理論與社會工作相關概念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因應能力指的是個人在環境中對自己效能的自信感
(B)自尊是指個人能自己做出有效率的選擇和決定
(C)適應指的是個人處理情緒和問題解決能力
(D)自我導向是一種控制感,指對個人的正向感受

解析:(A)(Germain,1991)
(B)敘述應為自我導向。自我導向是一種控制感,能控制自我內在的趨動力和外在環境的壓力,使自己能做出有效率的決定和選擇
(C)人與環境彼此互相影響,互相調整,達到兩者之間最佳平衡的狀態。為達成此狀態,人會改變自我、改變環境,或是兩者都進行改變,而這個改變的過程就是適應
(D)敘述應是自尊。自尊是指對個人的正向感受,看到自己活在環境中的自我價值

*看更多:生態系統觀點

4.有關「生態觀點」和「系統理論」應用於社會工作的限制,下列何者正確?

(A)可以告訴我們在問題的處理上誰對誰錯,誰要負責
(B)只提供了評估分析的架構,無法提出具體介入方法
(C)認為系統的目標與結構可以改變,好維持靜態平衡
(D)認為只要將人的內在心理狀態處理好就能解決問題

解析:(B)
(A)題目問的是此理論的限制,題幹敘述應該是正確沒太大問題,但不符合題目所要求
(B)對!生態系統理論著重在分析,至於找出問題之後的解決方法,就不屬於此理論的範疇
(C)應為動態平衡
(D)內在心理改成外在環境

*看更多:
1.一般系統理論
2.生態系統觀點

5.依據 Wolin 和 Wolin(1993)的觀點,下列何者屬於個人的復原力面向(元素)?①洞察力②創造力 ③意志力 ④順服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A)
個人內在的七大復原力因子:洞察①、獨立、關係、進取、幽默感、創造力②、道德感(Wolin &Wolin,1993)

*看更多:復原力

6.有關「充權」(empowerment)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充權的目的在協助案主取得自主的決定權和行動權
(B)強調案主應該要能配合社工員的處遇,才能解除迫害
(C)壓迫是一種結構性的現象,個人或社區被影響和阻礙
(D)要讓案主知道社工員的知識和技巧是可以分享運用的

解析:(B)
充權的概念是,協助案主獲得力量與權力去改變這個困境,而通常會與優勢觀點相伴而生,社工與案主為夥伴關係,引導個案去面對、解決被壓迫的現況,因此不會要案主配合社工的處遇,而是引導、可討論的過程

*看更多:增強權能

7.為因應結案階段的轉換困難,社會工作者可使用的技巧不包括下列何者?

(A)覺察和接納個案可能出現的負向反應
(B)與個案一同回顧整個服務過程,肯定個案的優點及所獲得之成果
(C)運用一些儀式行為來減低雙方的分離情緒
(D)瞭解社會工作者與個案之間的關係具不可逆性

解析:(D)
(A)個案可能會在結案的階段出現負向反應,如依賴反應、退化等,希望社工不要離開,因此社工需覺察與接納個案的反應,並處理案主的情緒
(B)回顧服務過程,可以讓個案看到自我的成長,做好獨立面對挑戰的心理準備
(C)在結案的階段運用儀式,可搭配一些象徵性的紀念小物回饋案主,提醒案主檢視自我成長與增強案主信心
(D)並非不可逆性,而是可以和案主討論未來困境的因應方法,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是可以回來尋求協助,避免讓案主有被拋棄的感受

*看更多:個案工作流程與步驟

8.下列何者不是個案在與社會工作者結束專業關係時可能出現的負向反應?

(A)瞭解生活中持續會有其他挑戰出現
(B)否認與迴避社會工作者所提出的結案訊息
(C)感覺被社會工作者遺棄和背叛
(D)期待結案後與社會工作者發展私人關係

解析:(A)
(A)直觀判斷,這並非題目所述的負向反應

*看更多:個案工作流程與步驟

9.甲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覺得乙社福機構的某項方案做的有聲有色,一直很想學習。因此在徵詢乙機構同意後,組成參訪團至乙機構觀摩訪問。請問甲機構的觀摩訪問活動屬於那一類的社會資源?

(A)方案資源
(B)人力資源
(C)物力資源
(D)策略資源

解析:(D)
在社區工作裡,社會資源裡有分為: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而策略資源則查詢不到相關的線索。以英文strategic resource來尋找定義的話,則是找到以下定義:策略資源是一種稀有、寶貴、難以被模仿和不可取代的資產(Barney,1991;Chi,1994) 符合題目所述的,對乙機構來說,將方案做得有聲有色的這項能力就屬於機構獨特且寶貴不易被模仿和取代的一項資產。

*看更多:社區工作基本概念

10.有關社會網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經濟、家務協助都屬於一種情緒性的支持
(B)社會網絡是指網絡中的特定人
(C)社會網絡都可以提供正向的社會支持功能
(D)社會網絡可以描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型態

解析:(D)
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是社會中的個人與他人透過互動的關係而進行某程度的聯繫(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2012)
(A)是工具性的支持
(B)是指網絡中的
(C)不一定,有時候會產生負面影響

*看更多:社會支持網絡

11.專業關係的建立是助人過程中重要的媒介,下列何者不屬於社會工作者建立專業關係時需有的態度?

(A)能對個案表達關懷與尊重
(B)能贊同個案的所有態度與行為
(C)能傾聽和同理個案的生命故事
(D)能呈現真誠和一致的想法

解析:(B)
(B)接納並非贊同,無條件接納是指接納案主的言論、想法、感受、價值觀,社工不對案主的想法、感受、情感、行為做出主觀的評價,但接納與包容並非是贊同,而是偏向中立、不鼓勵的態度

*看更多:社會工作專業關係

12.有關外展工作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外展工作重視社會工作者主動、向外的服務精神
(B)外展工作通常在潛在案主比例低的區域提供密集度高的服務
(C)外展工作強調直接進入有服務需求的場域或社區中
(D)外展工作希望提供潛在個案預防性與支持性的服務

解析:(B)
直觀判斷,常理來說會在潛在案主比例高的區域提供密集度較高的服務

13.Congress(2000)建議社會工作者在面臨倫理難題時,可採用 ETHIC 五項倫理決策(ETHICmodel of decision making)來輔助思考。對於 ETHIC 五項倫理決策的意涵,下列何者正確?

(A)E 是 examine,指社會工作者需檢視倫理守則中有沒有相關的標準可參考運用
(B)T 是 think,指社會工作者需想想不同的決策帶來那些不同的後果
(C)I 是 identify,指社會工作者需確認決策中誰將獲益?誰將受害
(D)C 是 consult,指社會工作者諮詢相關法律案例

解析:(C)(Congress,2000)
E – examine:指檢視個人、社會、機構、專業社群的價值
T – Think:思考NASW的倫理準則以及相關法律、案件判決
H – Hypothesize:假設不同決定的可能後果
I – Identify:檢視社會工作對最弱勢群體的承諾,確定誰會受益以及誰會被傷害
C – Consult :諮詢主管和同事討論最合乎道德的選擇

*看更多:社會工作倫理兩難的抉擇原則

14.有關面質的重點與目的,下列何者錯誤?

(A)面質是指出個案情緒、想法或行為的不一致
(B)面質可協助個案將希望改變的狀況具體化
(C)面質是帶領個案看見自己矛盾的言行
(D)面質可刺激個案的自我檢視

解析:(B)
(B)將希望改變的狀況具體化是焦點解決學派的處理方向原則

*看更多:會談

15.針對倫理兩難議題的處理,Reamer(2013)曾提出「解決問題模式」(problem-solving model),其中相關的作法包括:
①找出可能被影響的人、團體或組織
②抉擇、執行並記錄
③釐清倫理議題
④徵詢同儕專家意見
⑤檢視每個解決方案的可行性與優缺點
⑥監督評估結果
⑦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其問題解決模式的步驟下列何者正確?

(A)③⑦①④⑤②⑥
(B)①③④⑦②⑤⑥
(C)①⑦④③⑤②⑥
(D)③①⑦⑤④②⑥

解析:(D)
用邏輯很容易記的:確認問題、問題會影響誰、想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層思考這些方法的利弊得失、做好規劃之後拿去問同事(先想過再問避免當伸手牌)、執行並上記錄(保護自己)、監督執行的結果

*看更多:社會工作倫理兩難的抉擇原則

16.規範倫理學的類型當中,有一類稱為「義務論」。下列對於義務論的說明何者正確?

(A)實務工作者有義務堅守「案主免受傷害」優先於「保密」之原則
(B)倫理規範的持守需建立在為個別他人帶來最大益處,或為最多數人帶來最大效益之上
(C)不因文化、價值觀或情境的不同而造成倫理標準的差異
(D)在倫理兩難的困境中,必須選擇造成最小或最少數人傷害的規範

解析:(C)
(A)義務論沒有絕對的優先原則
(B)追求最大利益的是目的論裡邊沁的功利主義(效益論)
(C)因為由行為本身的動機決定,故不因題幹因素而有所差異
(D)追求最小傷害的是目的論
P.S.撇除B跟D很明顯以外,其實A跟C有點難判斷,筆者也只能盡量嘗試說明,不見得完全正確

規範倫理學有三種理論(林火旺,2004)
1.目的論:重點在於結果,認為行為的對錯要依照行為的結果判斷,可再分為功利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
關鍵字:最小傷害,最大利益、目的、結果
2.義務論:重點在於義務,認為判斷行為對或錯,不是完全由「行為結果」所決定的,而是由「行為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強調判斷行為對錯是依據其內在本質,與道德原則的一致性,還有行動的原則而定論,代表人物為康德
關鍵字:行為動機、應該做的、責任
3.德行倫:重點在於人格,認為目的論和義務論討論的方向都不對,事實上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應該做什麼」,而是「我應該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成為哪樣的人,就去培養相對應的氣質。強調道德判斷的訓練重於義務的學習,不試圖判斷行為是否合乎道德
關鍵字:人格、性格

*看更多:社會工作之倫理哲學理論

17.有關團體工作的發展與演進,下列何者錯誤?

(A)團體工作三大模型的發展與美國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
(B)社會目標模式和互惠模式,均可以由該模式發展的年代,反映當時社會追求民主和配合社會變遷需求之趨勢
(C)1950 年代治療模式到 1970 年代末的行為修正模式,反映出當時社會變遷快速,故發展以個人改變為團體工作的目標
(D)團體工作再度復活,其與團體工作期刊的發行,和「促進社會團體工作協會」的成立有關

解析:(C)
(A)任何的理論發展照理來說,都跟時空背景有關
(B)社會目標鼓吹政治及社會責任,互惠模式在於成員間的互助體系,與題目所說的社會追求民主和配合社會變遷,相吻合
(C)1960年代社會工作朝向綜融性發展,不再只專精於個案或團體工作,因此導致團體工作的沒落
(D)1980年代及1990年代,社會團體工作促進協會(AASWG)透過一系列的努力,如辦理研討會、課程、發展標準等等,復興團體工作

三大模型為:
1.社會目標模型重點在於社會意識與責任,鼓吹社會行動
2.治療模型重點在於協助修復行為失能的團體成員,如同名字所敘述著重在治療
3.互惠模型重點在於互助體系,也就是說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

發展史:
1.起源於英、美的睦鄰服務中心
2.經濟大蕭條時,因為經濟不景氣和戰爭,團體工作比個案工作較為省時省錢,而逐漸發展起來
3.1950及60年代,透過團體工作來推動社區發展和社會運動
4.1960年代開始朝向綜融性發展,團體工作衰落
5.1980及1990年代在社會團體工作促進協會(AASWG)的努力下,又開始復興

*看更多:
1.社會團體工作歷史演變
2.團體工作三大模型(Papell and Rothman)

18.團體工作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亦有其限制和弊病。下列何者不是運用團體工作方法所產生的限制?

(A)由於時間關係,有時在團體中某一位團體成員的問題無法充分的處理
(B)團體壓力可能迫使某位成員必須要在他準備好之前展開行動,如:自我揭露
(C)個人可能嘗試利用團體來逃避,或是因個人的自私而破壞團體過程
(D)個別成員對表達意見感到有困難,他們將永遠無法在團體中與他人分享

解析:(D)
(D)直觀判斷題幹敘述的「永遠」這種詞彙都有點太浮誇了,這種選項會是錯誤的選項。而且在團體動力中,個別成員對表達意見感到有困難,不代表往後每次團體都會有一樣的狀況

*看更多:團體結構與凝聚力

19.下列敘述何者是「傳統工作團體」的定義?

(A)團體成員同意一起工作,但是很少從團體中獲益
(B)團體的目標是所有成員目標的總和
(C)團體強調互惠、互賴、互動、認同及關係
(D)團體目標非成員所想要的,缺乏溝通與協調

解析:(A)
直觀看名詞說文解字,傳統工作的團體,就是團體成員一起工作,而這種團體不見得能讓成員從中獲益。
查詢了傳統工作團體的這個名詞,找不到一個確切適合的文獻,而通常考的是「假性團體」這個名詞解釋,或者是團體(group)與團隊(team)之間的差異性

20.有關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的論述,下列何者正確?

(A)符號互動論主張個體行為動力的基礎來自象徵性思考的能力
(B)符號互動論假定人類有能力形成對他未來存在狀態的想像,與他人分享並相互修正或採取社會行動以達成這樣的狀態,此過程稱之為創造力
(C)符號互動論認為個體社會行為是完全經由社會大眾的修正、調整後的結果
(D)符號互動論認為基因遺傳是影響人類行為特徵的核心關鍵

解析:(A)
(B)不為創造力,應該是指動態的過程
(C)應該是說,在行動與互動的過程中,人們可以以個體對社會情境的主觀詮釋為基礎,修正或改變其意義與象徵符號的內涵
(D)符號互動論認為人類是依靠「意義」來行動的。如同名詞,符號互動論強調人類在符號的互動過程,主張人類要透過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符號互動,才能成為完全的個體

21.下列何者不是社福機構或服務方案訂定「開案指標」的原因?

(A)表明機構的服務宗旨與實際功能
(B)呈現機構的服務對象之資格條件
(C)避免受到個案緊急狀況的干擾
(D)做為開案或不開案的依據

解析:(C)
(A)符合機構所能提供協助之處才開案,如同題幹所敘述的功能
(B)例如機構服務某些特定群體,所以不符合特定族群的話,就不開案
(D)開案指標的用處之一

*看更多:個案工作流程與步驟

22.有關團體工作三大主要實施模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治療模型(remedial model)強調臨床與個別取向
(B)社會目標模型(social goals model)是屬於過程模型(process model)
(C)互惠模型(reciprocal model)是中介協調與團體導向
(D)治療模型的主要概念是治療目標(treatment goal)

解析:(B)
(A)治療模型在於治療修復失功能的團體成員,偏向狹義的團體工作,處遇修復治療取向
(B)直觀判斷,社會目標模型就是屬於目標結果導向的,而非過程
(C)互惠模型又稱中介模式、互動模式、交互模式
(D)直觀判斷,選項無錯誤

*看更多:團體工作三大模型(Papell and Rothman)

23.下列那些是團體工作開始階段的動力現象?①趨避衝突 ②團體缺乏流暢性 ③自主與反抗④團體衝突 ⑤尋找共同點 ⑥運作失衡 ⑦測試工作者 ⑧過度依賴工作者

(A)①②⑤⑧
(B)②③⑥⑦
(C)①③⑦⑧
(D)②④⑤⑧

解析:(A)
①剛開始成員並不確定自己能從團體得到什麼益處,所以還處於試水溫的階段
②直觀判斷,剛開始團體並沒有太多默契,所以缺乏流暢性,卡卡的
③④衝突期,在開始之後的下一個階段,團體在形成之後,因各種摩擦、意見不合開始產生衝突,也有小團體之間勾心鬥角的狀況產生
⑤在團體形成的這個階段,相似的共同點可以形成一股熟悉感、相似感,進而拉近成員彼此之間的關係,有了共同點也會有相似的話題可以談話,促進團體動力的形成
⑥團體維持期,在衝突期之後的下一個階段,維持團體的運作,或者是面臨運作失衡的危機
⑦筆者認為,這個選項應該可以放在開始階段,團體成員會測試工作者的底線與界限,但選項不符合,也可能可以解釋成,在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成員測試工作者的底線與界限吧
⑧在團體形成期的階段,工作者就開始從核心位置開始準備退下邊陲地位,端看成員之間動力的培養狀況,所以成員獨立或依賴工作者也差不多是這個階段開始面臨到的狀況

*看更多:團體團體初期和聚集期

24.有關團體風暴期(storming stage)的發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①風暴的發生應該出現在團體一開始的第一次團體
②風暴或衝突可能不會發生
③團體的衝突或風暴應該會分散在每次的團體
④團體風暴的產生可能起因於情緒管理欠佳的成員所引發的對立爭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C)
①應該出現在開始期的下一個階段,不會出現在第一次團體
②的確有可能(沒有說死的選項通常不會錯)
③雖然選項沒說死,但是理論上不會分散在每次的團體,而是開始期之後。在邏輯上①選項錯誤,連帶③也會錯誤
④直觀判斷正確

*看更多:團體團體形成期和衝突期

25.有關團體目標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①團體領導者應在工作前先瞭解團體契約中有關目標擬訂的部分,一經設定不應任意改變
②團體的單元目標應跟隨成員的需求而修正
③目標的設定適當與否,經常影響成員是否會持續留在團體
④有時成員根本不知道如何訂定自己的目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A)
①如同選項②所敘述,既然單元目標可以跟隨成員的需求而修正,那麼在邏輯上團體目標也是如此

*看更多:社會團體工作發展階段

26.有關團體工作中部分化(partialize)的技術,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將團體拆分為兩兩一組或三人一組,以更小的團體進行討論
(B)將完整的討論時間依團體的流程安排設計
(C)是為了抽絲剝繭,將複雜的問題簡化
(D)在任務團體內進行任務分工

解析:(C)
(C)部分化:將問題拆散成比較簡單解決的部分,符合(C)選項

27.依據 Redl(1953)所提「最佳距離原則」,有關團體目標及成員的組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①任務團體宜考慮目標同質性
②任務團體宜考慮成員異質性
③處遇團體宜考慮目標同質性
④處遇團體宜考慮成員異質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A)
最佳距離法則:先找兩到三個相同困境的服務對象,再去徵求可以容忍範圍內的成員。「團體目標」的異同也決定「團體問題」的同質性或異質性,團體問題會影響「團體成員」的同質性或異質性。
①②任務性團體為了解決某個特定目標,應以成員的知識、能力、技巧多元化較為理想(Redl,1953)
③④治療性團體(又稱處遇性團體)主要在於解決目標,應要問題同質性,所以成員同質性。
教育性團體應要求資訊多元化,所以成員異質性。

*看更多:處遇性團體VS.任務性團體

28.有關社會團體工作的特質,下列何者錯誤?

(A)社會團體工作的焦點在於「個人與環境的交流」,主要是關照到個人社會功能的表現對個人需求的滿足
(B)社會團體工作是服務取向,團體的組成必須立基於機構對社會職責的承諾
(C)考慮到團體組成的成本效益,任何一個團體的組成必然以案主最迫切的需求為前提
(D)團體工作不同模型發展,從治療功能到社會目標的達成,並不是一個同義字或連續體的概念

解析:(A)
(A)個人與環境的交流是社會互惠模式,而關照到個人社會功能的表現對個人需求的滿足為社會目標模式。簡單記法,如同字義,互惠模式焦點是個人與社會互相。而社會目標焦點在於環境脈絡中的個人

*看更多:團體工作三大模型(Papell and Rothman)

29.社區居民關心切身的公共事務,以及表達意見的機會,屬於下列何種功能?

(A)社會功能
(B)經濟功能
(C)教育功能
(D)政治功能

解析:(D)
(D)直觀判斷,公共事務與政治、權力較為有關係

*看更多:社區工作的評估

30.有關社區工作的目標,下列何者錯誤?

(A)社區工作的目標分為任務目標與過程目標
(B)任務目標是要去解決特定的社區問題,滿足特別的需求
(C)過程目標在喚起民眾關心社區、參與社區與培養互助合作的生活態度
(D)過程目標的重要性大於任務目標

解析:(D)
(D)過程目標和任務目標都很重要

過程目標:注重培養居民的能力,包括建立合作關係和參與社區的能力
任務目標:注重在解決一些特定的社會問題。(如同字面意思)
(Rothman,1979)

*看更多:社區工作三大模型

31.有關女性主義社區工作模式之內容,下列何者錯誤?

(A)此種模式的主要目的,在於透過集體的努力,挑戰女性不平等的社會影響因素,進而改善女性福利
(B)運用女性團體來促進社區改革
(C)女性主義社區工作實務,強調工作主軸,不一定必須重視女性本身的團體經驗
(D)肯定單一性別的獨特性

解析:(C)
若以所有選項直觀來看,(C)選項的確滿容易選出來的,而(D)選項在現在的性/別觀念裡面,可能不是那麼好的一個選項,但若是以先前文獻來看,可能是正確的論述,只不過筆者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可以進行引用及佐證說明該選項

*看更多:女性主義社會工作

32.下列何者屬於黑人及反種族主義社區工作模式中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A)行動主義者
(B)使能者、促進者
(C)教育者
(D)組織者、管理者

解析:(A)
黑人及反種族主義社區工作模式的策略在於:
1.創立並經營支持黑人需求的團體
2.挑戰種族主義。
而社工的角色偏向行動主義者、倡議者(Popple,1995)

*看更多:社工功能與角色

33.有關社區培力的實質作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地區發展工作者強調要幫助社區居民取得權力及決策參與權
(B)社會行動工作者認為能找出社區的共同利益及共識是核心議題
(C)社會計畫工作者強調要幫助居民取得充分資訊以利其自主判斷
(D)無論那一個培力模式,社區工作者都應當強勢主導

解析:(C)(Rothman,1979)
(A)(B)選項相反,社會行動模式強調要幫助社區居民取得權力及決策參與權,地區發展模式認為能找出社區的共同利益及共識是核心議題
(C)社會計畫模式,在於了解問題的事實狀況,並找出解決方式
(D)明顯錯誤

*看更多:社區培力

34.非正式資源為社區資源網絡的重要一環,下列何者為非正式資源?①社區志工 ②鄰居③在地社會福利機構 ④個人關係 ⑤里辦公室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B)
正式資源指的是像政府、機構的資源,而非正式資源指的是親朋好友的資源

*看更多:社區工作基本概念

35.比較「社區需求調查」及「社區背景調查」,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①前者關注特定議題的在地需求,後者關注社區廣泛的現象
②前者係以發展社區服務方案為主,後者則以提升對社區的基礎認識為主
③前者可運用的研究方法,比後者更聚焦及廣泛
④兩者都是社區工作者用來瞭解社區的重要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D)
③前者聚焦,後者廣泛

*社會背景調查旨在於認識社區,通常會用在還不認識此社區的前期。
*社會需求調查旨在提供服務,在對於社區有初步認識之後而做的,通常會用在社會背景調查之後。

*看更多:社區工作的評估

36.有關社區資源之相關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在進行社區資源調查的同時,也進行資源開發
(B)社區資源動員的前提為社區居民對社區行動已經有基本認同
(C)資源整合的重點工作之一為訂定共同的目標
(D)公信力不需急著培養,資源動員的過程中會自然產生

解析:(D)
(A)在進行資源盤點的時候,可以同時發掘可用的資源
(B)若無基本認同、無向心力,則難以動員居民
(C)無誤,若有個共同的目標,對於整合資源來說是個助力
(D)若無公信力,則難以動員居民,故本選項錯誤

*看更多:社區工作的評估

37.有關社區工作記錄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①需著重於記錄各種決策的過程及依據
②有助工作的延續性與瞭解過去的計畫
③為了記錄詳實,一定要以逐字稿呈現
④可做為社區目前及未來行動的依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①決議過程跟結果很重要
②有紀錄才能知道過去的計畫,了解過去的工作執行到現在的狀況
③會瘋掉吧,沒有這個必要性,明顯錯誤
④鑑往知來

38.下列何者不是社區工作者的核心專業知識?

(A)社區調查及方案設計
(B)社會福利照顧服務規劃
(C)社區願景發展及形塑
(D)社區衝突管理及協調

解析:(B)
(B)應該為政策方面的工作者或專家學者該有的能力

*看更多:社區工作者的角色

39.臺灣有社區組織成立企業,在地經營特色產業,也有能力聘用在地居民,屬於下列何種社區產業類型?

(A)名特產型
(B)共同事業型
(C)公共資產開發利用型
(D)合作型

解析:(B)(李易駿,2014)
(A)經濟活動相對其他社區有特色,但生產單位為「私人所有」,如大溪豆乾、鶯歌陶瓷
(B)社區依據其特色,發展出產業事業,生產單位為「公共所有」(想像成吃大鍋飯)
(C)社區居民基於使用社區的「公共資產」而發展的產業,生產者透過合作組織促進產銷
(D)生產者透過合作組織促進產銷,如各地的農業產銷班

40.規劃社區工作方案的重要程序,下列何者錯誤?

(A)目標確定
(B)工作進度
(C)社區宣導
(D)方案評估

解析:(C)
在規劃的階段,確定目標、工作進度並評估方案的可行性,而社區宣導在工作階段

*看更多:社區工作的程序

感謝Shih Jiou Liu夥伴來信更正第13題的詳解E是exzmin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