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夥伴關係的意涵
(一)、夥伴成員間的非正式關係高於正式關係
(二)、夥伴關係並非僅止於一般的資源交換,它需要部門或機構間的協力
(三)、鬆散到緊密的分類
1.合作關係:具備非正式夥伴關係的特質,但各自獨立,彼此分享資訊
2.協調的夥伴關係:有較正式的夥伴關係,但各自保有自主的空間,如同任務小組一起工作
3.協力:聯合數個組織於共同目標的較持久夥伴關係,需要複雜的規劃來完成目標
二、夥伴關係的共同特性
(一)、綜效或增值:夥伴關係可獲得個別組織難以取得的好處,亦可因為權力或資源的結合而產生「綜效」
(二)、自願性的結合:夥伴關係出自於「自願」而非強迫的結合,非正式關係大於正式關係
(三)、互賴、互信、互惠:夥伴關係之間的互動,必須建立在信任且互蒙其利的基礎之上
(四)、共同的願景與目標:有共同的願景和目標才會促成夥伴關係,而願景目標也是維繫關係的動力
(五)、持久性的關係:夥伴關係並非短暫一次性的結合,而是一段時間持續的關係
(六)、無縫隙之整合性服務:提供服務使用者無縫隙之整合性服務是形成夥伴關係的動力之一
三、夥伴關係的問題與挑戰
(一)、流於空泛的口號:因為缺乏真誠的合作,或缺乏明確性,而使夥伴關係流於口號
(二)、組織承諾不足:組織加入夥伴關係的動機各有不同,缺乏共同歷史文化基礎下,可能導致承諾度不足
(三)、不信任或衝突:若資源分配不足或配置不當,可能導致夥伴組織間的不信任,甚至出現衝突
(四)、運作成本增加: 夥伴成員間有可能因為組織文化的不同,而增加溝通、協調的時間成本,或因為衝突而消耗彼此
(五)、自主、創新、選擇性降低:組織可能因接受政府的補助而受到政府的規範難以創新,或者是因為夥伴強調共同目標而犧牲多元性,使服務使用者選擇性降低
(六)、成效設定不易:因目標和指標設定不易,導致焦點錯置在夥伴關係的結合上,忽略了建立夥伴關係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