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機構社會工作者觀察到數位時代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樣態似乎跟過往不太一樣,該機構決定仔細分析服務案件資料以瞭解變化的情形。請問該研究係屬於下列那一種目的?
(A)評估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解釋性研究
(D)驗證性研究
解析:(B)
(A)錯誤,
(B)正確,顧名思義,描述性研究就是針對某件事情去做「描述」,符合題目問到的,「分析服務案件以了解變化的『情形』」
(C)錯誤,顧名思義,解釋性研究就是針對某件事情去做「解釋」,如果以本題來說,題目就要變成去了解「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樣態似乎跟過往不太一樣『的原因』」,要去做因果解釋
(D)錯誤,顧名思義,驗證性研究就是去「驗證」某件事情的真偽,也就是已知某件事,但不確定是不是真的,所以去做研究來驗證他是真的
*探索性研究:顧名思義,就是「探索」未知的事物
*相關性研究:顧名思義,就是研究兩者或兩者以上東西的「相關性」,看看彼此之間有無關聯,會不會影響
2.下列何者為虛無假設(null hypothesis)?
(A)教育程度越高,溝通能力越強
(B)教育程度和溝通能力無關
(C)教育程度和溝通能力成反比
(D)溝通能力會因教育程度而有所差異
解析:(B)
(B)正確,虛無假設的簡單來說就是「假設沒有」,可以用無罪推定原則來理解,在還沒做研究確定之前,都先「假設無關」,所以本選項「教育程度和溝通能力『無關』」符合題意
3.界定或設定某變項測量之層次(level of measurement),最主要目的是下列何者?
(A)澄清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的過程
(B)澄清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的過程
(C)將同一概念的測量以不同層次來表現
(D)決定使用何種統計程序最為適當
解析:(D)
(A)錯誤,概念化是對於一件事情,賦予明確意義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定義的過程。
(B)錯誤,操作化是對於某個概念,賦予它測量的定義。就是轉變成可以「操作」、可以測量的過程。
(C)錯誤,並非最主要目的
(D)正確,在使用統計程序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測量尺度,不同測量尺度會有不同合適的統計方法,很重要!!!
*level of measurement為測量尺度(scale of measure),也就是名目、次序、等距、等比尺度
4.研究初期研究者通常需要藉由相關文獻的探討,試圖澄清研究問題中研究概念的真正意義,此一過程為下列何者?
(A)操作化過程(operationalization)
(B)概念化過程(conceptualization)
(C)理論化過程(theoreticalization)
(D)概推化過程(generalization)
解析:(B)
(A)錯誤,操作化是對於某個概念,賦予它測量的定義。就是轉變成可以「操作」、可以測量的過程。題目中並無提及需要做「測量」或「統計」
(B)正確,概念化是對於一件事情,賦予明確意義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定義的過程。而題目問說「澄清研究問題中『研究概念』的真正意義」,也就是說正在下定義
(C)錯誤,並無此專有名詞
(D)錯誤,又稱為一般化、普通化,顧名思義就是將修改定義使定義涵蓋範圍變大
5.實務智慧(practice wisdom)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知識、技能與經驗長期累積與應用所產生,此過程所指為何?
(A)演繹過程
(B)操作化過程
(C)歸納過程
(D)概念化過程
解析:(C)
(A)錯誤,演繹是將理論套用到實際,運用演繹邏輯,可由理論推導出假設,以供實證檢驗
(B)錯誤,題目並沒有提及測量或統計等關鍵字
(C)正確,題目提及到的「經驗長期累積與應用所產生」,其實隱含的就是做了許多的案子,自然累積出相對應的處理經驗,符合歸納法的「從許多案例去歸納出特性、共通點」
(D)錯誤,題目並沒有提及到定義或賦予意義等關鍵字
6.下列何者係屬歸納過程?
(A)概念化→測量
(B)理論→概念化
(C)觀察→資料轉換
(D)問卷設計→測量
解析:(C)
(A)錯誤,這是操作化,從概念化轉換成測量
(B)錯誤,這是演繹的過程,將理論套用到實際
(C)正確,歸納就是透過大量的案例,去整理「歸納」出共通點、特性
(D)錯誤,這是操作化的過程
7.某社會工作者長期協助目睹家暴孩童,發現這些小朋友常常有焦慮、憤怒、憂鬱等情緒,因此認為目睹家暴之經驗會造成心理創傷。這是何種邏輯推理?
(A)否證邏輯
(B)演繹邏輯
(C)批判邏輯
(D)歸納邏輯
解析:(D)
(B)錯誤,題目並非從理論出發去做推演
(D)正確,題目提及到工作者長期協助個案,綜合整理發現到共通點、歸納出特徵
8.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出現調節變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自變項對依變項有直接影響
(B)自變項與第三變項有交互作用
(C)多個自變項間有多元線性關係
(D)自變項與依變項有虛假關係
解析:(B)
(A)錯誤,這樣講不夠精確,不能算是直接關係
(B)正確,調節變項會與自變項產生交互作用,也就是說調節變項會去影響「自變項跟依變項之間關係」的強弱。
(C)錯誤,並不代表會有多個自變項有多元線性關係,這樣扯太遠
(D)錯誤,並非虛假關係,雖然自變項會受到調節變項影響因果關係的強弱,但不代表說這樣是虛假關係。
*舉例來說,一個喜歡錢的人,因為得知伴侶有錢之後更加更加更加地愛他了,這樣狀況下錢就是調節變項,影響喜歡的強度,但不代表說兩者伴侶關係是虛假的關係
9.就研究操作而言,下列何者最具體?
(A)概念
(B)變項
(C)構思
(D)理論
解析:(B)
(B)正確,必須具體到有辦法去做測量的東西,比起概念、構思、理論,都還要更為具體
10.關於「智力是一個人的聰明程度」這句話,下列何者正確?
(A)屬於概念定義
(B)屬於操作定義
(C)可歸納的
(D)可直接觀察的
解析:(A)
(A)正確,這是賦予「智力」這個名詞一個定義和解釋
(B)錯誤,操作定義的話應該是要拿出具體測量工具,如IQ測驗幾分是聰明的
(C)錯誤,這看不出來可以透過大量案例去歸納
(D)錯誤,你觀察給我看阿==
11.下列敘述何者是適切的深度訪談方式?
(A)訪談者的提問較精簡開放,受訪者的述說較多
(B)訪談者常打斷受訪者的談話
(C)訪談者常提封閉式問題
(D)受訪者的述說與訪談者的述說長短相似
解析:(A)
(A)正確
(B)錯誤,這樣母湯
(C)錯誤,封閉式問句只會得到簡單回答,無法深入
(D)錯誤,這是訪談,不是會談/晤談/諮商
12.下列何者不適合評估研究效度(validity)的品質?
(A)研究人員
(B)研究對象
(C)研究人員之同儕
(D)研究倫理審查委員
解析:(D)
(A)(B)(C)研究效度主要是指研究者是否真實反映事實,通常會從同儕、研究人員獲得,但有時候質性研究做完訪談後,也會直接向受訪者去確認收集到的資料是否正確
(D)錯誤,題目要問的是研究效度,而倫理審查主要著重在研究過程的「倫理議題」,並不管信效度問題
13.關於誤差(error)與偏誤(bias)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誤差包括隨機誤差(random error)與系統性誤差(systematic error),系統性誤差會造成偏誤問題
(B)配額抽樣(quota sampling)注重樣本代表性,不會有偏誤問題
(C)依循機率原則抽取樣本,可以降低抽樣偏誤
(D)測量過程中的選樣偏誤,會影響樣本的代表性
解析:(B)
(A)正確,偏誤顧名思義就是「偏向」一邊的錯誤,也就是系統性誤差
(B)錯誤,配額抽樣會受到研究者的主觀想法去選擇樣本,因此偏誤問題更為嚴重
(C)正確
(D)正確,抽樣時有系統的偏向某一邊,會影響樣本代表的群體,代表性受影響。例如抽樣學校學生研究智商,若都抽到成績好的學生,就會變成這些樣本不適合代表全體學生
14.關於進行面對面訪問調查的一般性守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訪員應完全遵循問項的遣詞用句
(B)當受訪者提供不完整的答案時,為保持中立,訪員不宜進一步追問答案(probe)
(C)訪員的穿著應該儘量保持整齊與清潔
(D)訪員應精確無誤地記錄受訪者的答案,不可擅自摘述
解析:(B)
(A)正確,訪員是受訓過的,這些訪員要保持一致性,才能確保蒐集到的資料不會因為訪員差異而有所誤差
(B)錯誤,應該要去確認答案的
(C)正確,常理判斷
(D)正確,不可加入訪員的主觀意見,否則會有誤差
*可以把訪員理解成無情的「訪談機器」
15.下列何者不是配額抽樣(quota sampling)的特徵?
(A)依照研究母群體的重要特徵之比例來設定配額
(B)是根據隨機原則抽樣
(C)抽樣的樣本組成結構只能反映出研究母群體某些特徵屬性之結構
(D)要建立研究母群體重要特徵的矩陣表
解析:(B)
(A)正確,配額抽樣會依照研究者的主觀想法去選擇特定的重要特徵
(B)錯誤,有加入研究者的主觀判斷去抽樣的,所以並非配額抽樣
(C)正確,會反映出重要的特徵
(D)正確,重要特徵是重點項目,需好好整理
16.若想要瞭解學校霸凌的現象是否存在著城鄉差距、公私立學校類別、學校規模的影響、導師班級經營影響而產生差異,下列那一種抽樣方法可以讓樣本最具代表性?
(A)分層抽樣
(B)配額抽樣
(C)系統抽樣
(D)簡單隨機抽樣
解析:(A)
(A)分層抽樣顧名思義,將群體中的個體分為一層一層的,然後抽出樣本。而題目提及的分層分類方法有1.城市或鄉下學校、2.公私立學校類別、3.學校規模的大小、4.不同導師的影響,所以一層層分類後去抽出每一層的研究樣本,會最具有代表性
(B)錯誤,配額抽樣如同字面解釋「配定額度」,研究者依照某些主觀的標準,對於不同的群體配額度取樣
(C)錯誤,系統抽樣關鍵要素1.抽樣間距2.抽樣比例,關鍵字:每隔OOO抽出一個樣本,可以想像成有個名冊,去依照每隔OO個抽出一個樣本
(D)從母群體隨機抽樣
17.關於焦點團體訪談法的優點,下列何者錯誤?
(A)可以廣泛蒐集意見
(B)可以透過團體動力得到一些研究者原來沒有預期到的發現
(C)通常可以得到快速的結果
(D)領導者和一般社工帶領的團體一樣,只是催化者,不需要讓每個參與者表達意見
解析:(D)
(A)正確,一次多個受訪者的意見
(B)正確
(C)正確,比起一對一的訪談,焦點團體可以一次性的蒐集到眾多資訊
(D)錯誤,著重在大家腦力激盪迸出多元想法,所以要儘量讓大家發表意見,多個角度去著力,以避免完全被太過主觀的人帶著走
18.關於電話訪問調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電腦輔助電話訪問(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CATI),在調查資料的編碼上較具優勢
(B)透過手機進行電話訪問調查,有可能會面臨選樣的偏誤
(C)電話訪問調查不會有訪員的人為操作問題
(D)自動控制民調(robo-polls)節省僱用訪員的人力成本
解析:(C)
(A)正確
(B)正確,抽樣多多少少都會有偏誤的問題,只透過手機的話,就會無法調查到沒有手機的人
(C)錯誤,還是會有人為操作問題
(D)筆者查不到相關資訊,現在搜尋結果都是總統大選洗版
19.下列研究何者不是採用歷史比較研究法?
(A)追蹤社會型態的跨時間發展
(B)釐清原住民結核病問題的根源及其發展
(C)比較不同國家之長照體制的發展脈絡
(D)比較男女單親家庭的生活適應
解析:(D)
(A)(B)(C)正確,都可以
(D)錯誤,這範圍太小,不適合使用歷史比較法
20.關於研究信度和效度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外在效度高代表此研究設計能夠推論到其他的研究情境
(B)系統性誤差(systematic error)所影響的是研究之信度
(C)系統性誤差與研究效度無關
(D)外在效度是指除了 X(自變項)以外,研究者能否控制其他影響因素之程度
解析:(A)
(A)正確,就是外在效度的定義
(B)錯誤,會影響到的是效度,信度反而不見得影響。翻譯:系統性誤差如同瞄準器向左偏,所以打靶的時候基本上會往左邊偏,效度會有問題,但可能打出的子彈都集中在左邊,所以信度不會有問題
(C)錯誤,和效度有關
(D)錯誤,這個選項其實就是要問說,研究者做出來的研究,不會受到其他因素干擾,所以實驗是真實反映狀況,也就是「內在效度」問題
21.關於調查研究在設計問卷時的提問準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題項大多數為封閉式問項
(B)題項應避免一題兩問(double-barreled questions)
(C)題項的陳述長一點才能完整表達題意
(D)題項應避免否定用語的問項
解析:(C)
(A)正確,問卷通常不會有開放式問句
(B)正確,避免讓填答者會感到混亂
(C)錯誤,不宜太長,要不然填答會不耐煩
(D)正確,儘量避免有反轉的問句,以免會看錯
22.下列何者不是網路調查的研究工具?
(A)桌上型電腦
(B)筆記型電腦
(C)智慧型手機
(D)虛擬實境設備
解析:(D)
(D)目前科技還沒到達此境界
23.關於半結構性訪談,下列何者正確?
(A)非正式會話訪談
(B)導引式訪談
(C)標準化開放式訪談
(D)封閉而固定順序的訪談
解析:(B)
(A)錯誤,這是正式的訪談之一
(B)正確,這是有準備開放式問題,但沒有限制提問的順序,所以要引導受訪者去回答那些問題
(C)錯誤,這並非半結構性訪談
(D)錯誤,這是標準化開放式訪談
*可以將半結構性訪談想像成平常和服務對象會談一樣,在會談之中會蒐集個案的家庭成員狀況、經濟狀況、擔心問題、需求為何,雖然要問的內容有這些,但不會像機器人一樣一個個照順序調查,而是順著會談的進行去調整問題的順序,引導個案回答
*可以將標準化開放式訪談想像成無情的問答機器人
24.關於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當中選擇研究對象,下列何者最適切?
(A)深度抽樣(intensity sampling)
(B)變異抽樣(variation sampling)
(C)理論抽樣(theoretical sampling)
(D)叢集抽樣(cluster sampling)
解析:(C)
(A)又稱強度抽樣,指抽取具有豐富資料的樣本去進行研究,具備代表性的樣本
(B)ㄟ…出題老師是想說最大變異抽樣Maximum variation sampling嗎?那就是顧名思義,選取差異最大的樣本來做研究
(C)理論抽樣是「為了建立理論而進行的抽樣程序」,要根據顯現出來的概念進行的抽樣,而紮根理論就是為了建立理論的方法論,會先經過初步的資料分析,並且初步的歸納和演繹形成初步的理論,再繼續「理論抽樣」分析其他樣本,一直重覆到理論飽和為止
(D)適合人數多且異質性高的母體,母體分為相當多的次群體。也就是說,將母群體分成很多個次群體,抽一個次群體去研究,來推論到整個母群體
25.質性研究的可信賴度有三種威脅,當研究者在研究場域出現而產生一種潛在的失真效應,是指下列何者?
(A)研究者偏誤
(B)回應性
(C)研究參與者偏誤
(D)社會期望
解析:(B)
(A)錯誤,研究者偏誤是指研究者的主觀意見、偏見,導致研究有偏誤
(B)正確,當研究參與者發現到研究者在研究場域中,而表現出不同的樣態,導致研究失真
(C)錯誤,即便研究者沒出現在場域中,研究參與者還是會反映出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像是說出「政治正確」的言論。
(D)錯誤,此非可信賴度的三種威脅
*筆者覺得(C)選項雖有點符合,但(B)選項更為精確的反應題目所要問的問題
26.下列那一個研究主題適合採用評估研究(evaluation research)來進行?
(A)影響社工辨識脆弱家庭風險因子能力之相關因素探究
(B)社會安全網與脆弱家庭服務:社工在服務誰?
(C)脆弱家庭服務對降低家庭風險因子之服務成效探究
(D)脆弱家庭成員互動關係之研究
解析:(C)
(A)錯誤,這要做相關性研究
(B)錯誤,這要做探索性研究
(C)正確,評估性研究又稱作評鑑研究,目的是為了檢視、衡量某些社會干預的效果。選項的「服務成效探究」就符合此研究
(D)錯誤,這要做描述性研究
*評估性研究有分為:需求評估研究、成本效益研究。在方案設計中,翻譯成評鑑研究會比較好懂
27.關於實驗設計和準實驗設計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準實驗設計的內在效度較實驗設計為低,但比前實驗設計高
(B)實驗設計的必要條件包含:隨機分組、引入自變項到控制組、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差異
(C)實驗設計中的隨機分組是為了增加外在效度
(D)為了避免影響結果,通常不應該提供任何服務或介入給實驗設計中的控制組,即使控制組接受服務的權益可能受到一些影響
解析:(A)
(A)正確,準實驗設計僅缺乏隨機分派,但前實驗設計是未具備實驗組或控制組的比較,或未具備前測後時間點的測量
(B)錯誤,引入自變項到「實驗組」
(C)錯誤,要增加內在效度
(D)錯誤,有時候反而應該要給控制組「安慰劑」,以避免樣本的心理作用影響實驗
28.關於參與式行動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屬於量化研究取向
(B)多半由研究對象界定自身的問題及想要達成的效果
(C)將研究對象的主體性轉為客體性
(D)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界線明顯
解析:(B)
(A)錯誤,為質性比較多
(B)正確,由研究對象來表達研究的問題和成效
(C)錯誤,將研究對象的「客體性」轉為「主體性」
(D)錯誤,研究者和研究對象兩者互相合作
*通常都是用「參與者」這個名詞,而非使用研究對象。行動研究通常是研究者和參與者兩個人合作找出問題,並設法解決他。可以理解為社工(參與者)為了解決某個問題,來找專家學者(研究者),共同著手研究處理問題
29.小華和小明兩人對於統計方法的選擇有些爭議,小華說:當我們想瞭解兩個獨立樣本的平均數是否有達到統計上顯著時,可以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或者單因子 F 檢定,但小明認為:既然是兩個獨立樣本,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就好,不應該採用為檢測三組以上(含三組)平均數差的 F 檢定,請問他們兩人的說法,何者正確?
(A)小華
(B)小明
(C)兩人都對
(D)兩人都錯
解析:(A)
(A)其實兩種方法都可以,只是T檢定相對比較簡單一點,用F檢定就會殺雞用牛刀,但沒有說不行
30.某研究者針對臺灣兒保社會工作人員完成的調查報告進行分析,藉此找出影響社工開案的關鍵因素,這是下列那一種研究方法?
(A)焦點團體法
(B)內容分析法
(C)調查研究法
(D)觀察法
解析:(B)
(A)錯誤,題目沒提到說研究者用團體訪談的方式進行
(B)正確,研究者針對「調查報告」進行分析,就是對於書面資料進行內容分析的方法
(C)錯誤,題目沒提及到研究者去對工作者調查(訪問、面訪、問卷等方式調查)
(D)錯誤,題目沒有提及直接觀察工作者工作的狀況
31.下列那個組合不屬於非干擾性研究方法(unobtrusive research)?①個案研究法 ②焦點團體法③內容分析法 ④既有統計資料分析 ⑤參與研究方法 ⑥比較歷史研究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解析:(B)
干擾性研究法:①個案研究法 ②焦點團體法⑤參與研究方法
非干擾性研究法:③內容分析法 ④既有統計資料分析⑥比較歷史研究
32.如果一個題目以五點尺度方式測量「需求」,也就是從「非常需要(5)」到「非常不需要(1)」,該變項測量最大的缺點為何?
(A)不容易填答
(B)信度偏高
(C)效度偏低
(D)選項過於複雜
解析:(C)
(A)錯誤,這個很容易填答
(B)錯誤,這不是缺點
(C)正確,直接理解,在活動座談會的滿意度問卷上,是不是有很多人都隨便亂填,因此這個問卷的效度可能偏低
(D)錯誤,這個選項已經很簡單了
33.承上題,若研究者想要瞭解各個需求程度的數量時,下列何者為最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
(A)次數分配
(B)平均數
(C)相關係數
(D)標準差
解析:(A)
(A)正確,題目問的是「各個程度需求的『數量』」,也就是非常需要、需要、普通、不需要、非常不需要,這五個選項的「數量」,所以就是數數量,為次數分配
(B)(C)(D)題目考的是理解題目語意
34.研究者想瞭解具有大學、碩士與博士學位社會工作師的平均年所得是否有顯著差異,假設此一樣本為機率樣本,應使用下列何種統計分析方法?
(A)皮爾遜積差相關係數
(B)變異數分析
(C)獨立樣本 t 檢定
(D)卡方檢定
解析:(B)
(A)錯誤,題目要問的是「平均年所得」是否有顯著差異,如果是問學歷越高薪水越多的話,才是相關係數
(B)正確,主要用在三組以上的平均數差異,本題就是分為三組1.大學2.碩士3.博士
(C)錯誤,T檢定只能用在兩個變數,三個以上的變數要用F檢定。
(D)錯誤,卡方主要用在次數、比率數字上,不是平均數
35.承上題,下列何者為該研究之自變項?
(A)薪資所得
(B)年資
(C)縣市別
(D)學歷
解析:(D)
(D)因為學歷不同,影響到薪水的不同
36.紮根理論的編碼過程之先後順序,何者正確?
(A)開放性編碼(open coding)→選擇性編碼(selective coding)→主軸性編碼(axial coding)
(B)選擇性編碼→開放性編碼→主軸性編碼
(C)主軸性編碼→選擇性編碼→開放性編碼
(D)開放性編碼→主軸性編碼→選擇性編碼
解析:(D)
開放式編碼:最基礎的分門別類。翻譯:想像成把同類型的花捆成一束
主軸式編碼:建立在開放式編碼之上,對於開放式編碼再進一步的分類。翻譯:想像成把一束束的花擺飾成一盆花
選擇性編碼:建立在主軸式編碼之上,給予一個核心的主題和概念。翻譯:想像成把一盆花賦予命名名字,選擇擺在合適的場所
37.關於量化與質性資料分析過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量化比質性在資料分析上更強調推論
(B)皆強調用少量樣本類推到母群體
(C)兩種方法都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D)「比較」是兩種資料分析方式的核心步驟
解析:
(A)正確,量化比較多演繹法,質性比較多歸納法
(B)錯誤,量化比較強調,質性不見得會需要推論到母群體,有時候只是想要「了解」,沒有想推論
(C)正確,直觀判斷
(D)正確,兩者都會去找出相似或不同之處,所以就會用到比較
38.關於質性資料分析要素的組合,下列何者正確?①數據歸納(statistic induction) ②資料化約(data reduction) ③資料展現(data display) ④推論(inference) ⑤結論(conclusion)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解析:(C)
①數據歸納(statistic induction) :量化,量化通常會蒐集數據並歸納,質性比較少會做質量混合
②資料化約(data reduction) :質性,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統整,為質性
③資料展現(data display) :質性,統整資料並展現
④推論(inference) :量化,通常這是演繹法,也就是量化比較常使用
⑤結論(conclusion) :量化、質性都會做出結論
39.研究進行中或分析完成時,若有其他非研究團隊人員要知道過程與詳情,研究者應予以回絕,這符合下列何種倫理原則?
(A)知情同意
(B)隱密性
(C)匿名性
(D)同意參與研究
解析:(B)
(A)錯誤,這是研究參與者的事情,跟本題無關
(B)正確,研究資料不給研究者以外的人知道,符合題目
(C)錯誤,匿名性為研究資料無法被分辨誰是誰,所以和本題不符合
(D)錯誤,這是研究參與者的事情,跟本題無關
40.關於社會工作研究倫理的考量,下列何者正確?
(A)研究不容易進行,故參與者自願參與研究後不可中途退出
(B)研究成果應屬於團隊所有,故不能只以個人的名義發表
(C)研究資料是整體分析呈現,故不須視為保密資料
(D)研究主要為增進參與者福利,故參與者是否同意並不重要
解析:
(A)錯誤,只要參與者想要,就可以退出
(B)正確
(C)錯誤,仍要保密資料
(D)錯誤,參與者必須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