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社會工作研究法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111-2社會工作研究法

內容目錄

1.研究者擬建立老人保護/虐待的高風險指標,透過多次問卷表達意見,每一次問卷結果都不具名傳給其他專家,這個過程讓大家看一下其他專家的意見,然後調整自己的意見,這是什麼研究方法?

(A)德菲法
(B)需求評估法
(C)焦點團體法
(D)郵寄問卷法

解析:(A)
(A)關鍵字:專家、問好幾次、看別人意見一直修正
(B)評估需求,與題幹不符
(C)質性研究方法,以小團體的方式,邀請受訪者一同出席團體,蒐集團體成員對某些特定主題的意見與想法,目的在於「探索」,而不是描述或解釋
(D)顧名思義,寄送問卷給受訪者填答後回信給研究者

2.在某一針對 200 位單親媽媽的研究中,研究者所擬定的研究假設為:單親媽媽對子女教育之期待會因其本身之教育程度而有所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此一研究中,性別不是主要研究變項
(B)此一研究假設為具有方向性之假設
(C)本研究之自變項被假設為對子女之教育期待
(D)此一假設為虛無假設

解析:(A)
(A)正確,題目敘述單親媽媽為同一個性別,此研究也沒提到子女的性別,故性別不是主要的研究變項
(B)錯誤,「媽媽本身之教育程度」影響「對子女教育的期待」,題目只有提到有所差異,但沒有說到變好或變差,所以沒有方向性
(C)錯誤,自變項為「媽媽本身之教育程度」,「對子女之教育期待」為依變項
(D)錯誤,在嚴謹的研究裡面,都會先假設我們的想法是錯誤的,再去作研究證明推翻這個「虛無假說」,類似無罪推定原則,假定犯人是無罪的,再去證明推翻他的無罪。所以說若是虛無假設,則題目的研究假設會變成「單親媽媽對子女教育之期待會因其本身之教育程度而『無』差異」

3.下列何者屬於研究的演繹階段?

(A)擬定知情同意書
(B)建立研究假設
(C)發展模式
(D)資料轉換

解析:(B)

演繹法:個案解釋,從普遍原則到特殊例子;從理論到事實。
白話文:可以聯想到生物演化的概念,一個一個階段推進下去,從假設到驗證。
歸納法:通則解釋,從特殊例子到普遍原則;從事實到理論。
白話文:從很多的案例去找出共同點,「歸納」出結論。

4.問卷題目設計中對於開放式與封閉式問題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所有開放式問題的答案都可以用規格化的方式分析
(B)開放式問題可以補充研究者在封閉式問題中無法獲得的資訊
(C)封閉式問題容易統計分析
(D)封閉式問題的答案一切都在研究者規劃的範圍內

解析:(A)
(A)規格化是封閉式問題的特點

5.某社工引用優勢觀點的理論與研究結果,了解某位服務對象之態度與行為轉變歷程,這樣的研究類型屬於下列何者?

(A)個殊模式(idiographic model)
(B)實驗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
(C)律則模式(nomothetic model)
(D)個殊與律則模式

解析:(A)
(A)從說文解字來看,個殊式的意義就是「個別」、「特殊」,所以此模式在於列舉「特定現象」背後眾多原因,來進行解釋(109年考過)。所以題目所提及的,了解「某位服務對象」之態度與行為轉變歷程,屬於個殊式
(B)實驗設計主要是探討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其作法是操縱自變項,然後觀察依變項
(C)找尋普遍法則,來解釋因果關係
(D)因果模式分兩種:個殊模式、律則模式

6.某社工研究高齡者社會支持系統的影響因素,其因果關係的假設是基於下列何者?

(A)實務觀察
(B)一般常識
(C)理論解釋
(D)媒體報導

解析:(C)
(A)實務觀察為「歸納法」,歸納法是觀察許多的個體,整理歸納出一個「普遍原則」,從特殊個體到通則
(B)明顯錯誤,研究不可如此草率
(C)題目的重點在於「因果關係的假設」,而這個假設需得以理論作為依據去做假設
(D)明顯錯誤,研究不可如此草率

7.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出現中介變項,這代表下列何種意義?

(A)自變項與依變項中間的關係不存在
(B)自變項在不同條件下與依變項的關係不同
(C)自變項透過中介變項影響依變項
(D)自變項與依變項產生調節作用

解析:(C)
(A)(B)(D)說法都不精確
(C)自變項透過中介變項影響依變項,白話文:自變項→中介變項→依變項,若控制住中介變項不動,不論自變項如何改變都不影響依變項

※調節變項:又稱為「次級自變項」,意思是自變項不能單獨影響依變項,調解變項也會影響依變項

8.關於概念與變項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概念可用肉眼直接或間接的觀察
(B)不同理論衍伸出來的概念也會有不同
(C)概念是一個被賦予特別語意學之意義的詞句
(D)研究的變項是將概念具體化

解析:(A)

1.概念:對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認識。通常都是指在同種類的多數事物中,將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例如白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而變項屬於概念的一環
2.命題:明確的概念描述,或變項關係陳述。例如:案量越高,社工越累
3.屬性:構成變項的概念,用來解釋某些事物或某些東西的特徵。例如:在一份滿意度問卷裡面,滿意度是變項,滿意與不滿意是屬性
4.變項:依據不同類別出現或變動的屬性所構成。例如:在一份滿意度問卷裡面的滿意度、性別、年齡

9.關於「社會支持是指社會支持量表上的分數」,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屬於概念定義
(B)屬於操作定義
(C)抽象化的
(D)質化資料的分析

解析:(B)
(A)概念化:將抽象的事物,賦予明確意義的過程,例如本題的「社會支持」這一名詞被賦予意義的過程就是概念化
(B)操作化:在概念化之後,將此概念具體說明其「測量的方式」,本題的「分數」就是關鍵字,用分數去測量社會支持的高低
(C)與概念化相反,縮減一個概念的資訊量來將其廣義化、簡單化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簡化,將一顆足球抽象化成一顆球,柴犬抽象化成狗。
(D)分數屬於量化,此選項完全錯誤

10.關於質性研究資料的呈現,下列何者錯誤?

(A)通常是以文本(text)呈現
(B)文件或影像資料
(C)逐字稿
(D)既有的文獻資料

解析:
(A)文本:顧名思義,就是文學作品之本(傅修延,2004),是指書面語言的表現形式,現代泛指各種文學作品
(B)(C)這些都是常見的呈現方式,逐字稿會在有需要的時候引用片段文字
(D)筆者也不懂這選項錯在哪,但上述三個選項都是正確的,故選此不確定的選項

11.下列那個選項不是等比尺度(ratio level)?

(A)子女數
(B)每月收入
(C)智力測驗分數
(D)年齡

解析:(C)
(C)等距尺度,因為智力是【(心智年齡/生理年齡)*100】,並沒有「絕對零」的概念

名義尺度:僅單純分類,沒有單位、運算、方向。例如:科系、類別
次序尺度:可以比大小,但不能運算。例如:名次排名、滿意度好壞
等距尺度:可以比大小,也可以運算,可以加減但不能乘除。例如:投票率、智力、攝氏溫度、華氏溫度
等比尺度:可以比大小,也可以運算,加減乘除都可以,而且有「絕對零」的概念。例如:質量、長度、絕對溫度

12.某研究者在 921 地震後進入南投縣中寮社區協助居民從事災後重建工作,邀集災民參與並討論其所面臨之問題,思考並擬出產業復甦計畫加以執行,並根據執行過程與結果所蒐集的資料修改因應對策,最後彙集成研究報告。此種社會工作實務研究屬於下列何種質性研究方法?

(A)敘事研究法(narrative research)
(B)民族誌或人種誌學(ethnography)
(C)現象學(phenomenological study)
(D)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

解析:(D)
(A)運用故事描述人類經驗和行動的探究方式,是一種瞭解生活經驗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白話文就是,寫故事和說故事,讓讀者讀文本的時候,像是在讀小說一樣
(B)如同字義解釋一樣,民族誌就是記載一個民族、族群,而要描述一個族群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中的各項人事時地物,就要進入社區了解社會生活,變得項「局內人」
(C)現象學方法的目標在於擴大和加深我們直接經驗的範圍。核心概念之一「回到事物本身」,指的是放棄傳統經驗主義的想法,不用傳統先入為主偏見。白話文是,看到什麼說什麼,不要被既定知識先入為主
(D)強調實務行動與研究的結合,找出解決或改變困境的方法,關鍵字:解決問題、邊做邊修改。

請依下文回答第 13 題至第 15 題:
某社工想了解北部地區受聘在家中的外籍看護工照顧及生活適應的現況,他設計了一份網路問卷放到外籍移工常聯絡的群組或瀏覽的網站(Facebook 或 Line)上,讓在群組或網站看到此問卷的外籍看護工自由填寫。

13.上述社工所採用的抽樣方法為何?

(A)簡單隨機抽樣法(simple random sampling)
(B)便利抽樣法(convenience sampling)
(C)配額抽樣法(quota sampling)
(D)叢集抽樣法(cluster sampling)

解析:(B)
(A)從母群體隨機抽樣,若題目改成以北部地區的看護清冊拿去隨機抽樣做研究對象,就符合此選項
(B)研究者自由選擇遇到的任何研究對象,如題目所敘述
(C)如同字面解釋「配定額度」,研究者依照某些主觀的標準,對於不同的群體配額度取樣,例如:看護的男女比要抽樣多少比例
(D)如同字面解釋「一叢一叢」的,例如抽樣北部地區的某某鄉鎮市的外籍看護工作為研究對象

14.此研究的資料蒐集方法最大的缺點為何?

(A)樣本偏誤
(B)地理範圍受限
(C)成本過高
(D)回收率低

解析:(A)
(A)有可能蒐集到非北部地區的看護工資料,或者是忽略不在該社團群組的成員
(B)網路抽樣不會有地理受限的問題
(C)網路調查的成本較為低廉
(D)這是郵寄問卷的困境

15.若該社工也想要進一步了解北部地區移工失聯的現象,由於受訪對象隱匿(難以尋覓)的特性,下列何種方法適合?

(A)簡單隨機抽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
(B)分層抽樣(stratified sampling)
(C)滾雪球抽樣(snowball sampling)
(D)叢集抽樣(cluster sampling)

解析:(C)
(A)(B)(D)這些選項都是需要母體才能運作,但是失聯的移工就不是能夠被掌握的資料
(C)通常失聯的移工彼此之間都會有所聯繫,信任感是重要的因素
分層抽樣顧名思義,將群體中的個體分為一層一層的,然後抽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樣本
※分層抽樣跟叢集抽樣有點類似,分層的概念是先將不同的樣本分類分層,然後每層抽出的樣本具代表性,而叢集的概念是一個範圍內抽出具代表性的樣本,去推測其他地區的模樣。
*分層抽樣:層與層之間異質,層內同質。叢集抽樣:群體內異質,群體之間同質

請依下文回答第 16 題至第 18 題:
某研究者欲進行全國社會工作師之薪資所得相關因素探究,但研究經費有限。

16.研究者應以何種資料蒐集方法最為適當?

(A)面對面訪問法
(B)參與觀察法
(C)田野調查法
(D)郵寄問卷法

解析:(D)
(A)這個超花錢也花時間,與題目要求不符
(B)台灣人的薪資很少會揭露,說不定連同事的薪水都不知道了,無法觀察
(C)這個方法不適合
(D)相對上述幾個來說,符合題目的經費有限需求

17.該研究之分析單位為何?

(A)社會福利機構
(B)薪資所得
(C)社會工作師
(D)全國各縣市

解析:(C)
(C)研究調查中的研究對象就是分析單位,而題目要做的是「社工師薪資」研究,
※分析單位通常有:個人、群體、組織、社區、制度、國家

18.此一研究可能使用下列何種統計分析方法?

(A)多元迴歸分析
(B)內容分析
(C)因素分析
(D)卡方檢定

解析:(A)
(A)簡單來說就是相關性研究,可以想像成是國高中的線性關係,X因素怎樣,Y結果就會怎樣,本題要研究的是「薪資所得」「相關因素」探究,也就是X因素,對應Y結果,看之間有沒有相關
(B)內容分析用在質性研究,本題研究的薪資為數字,應該為量化研究
(C)因素分析,社統不會教,太難了筆者也不會,跳過
(D)分析「分門別類」的項目,研究尺度通常會用在名義尺度和次序尺度,像是男女百分比率、死活比例,而薪資屬於等比尺度。關鍵字:「分類」、「比率」

19.關於網路調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網路調查的主要缺點是樣本的代表性
(B)網路調查的缺點之一是無法完全確定填答者的身分
(C)網路調查的優點之一是快速,未來將取代舊有的調查方法
(D)網路調查的優點在於可進行低成本、大規模的調查

解析:(C)
(C)如同(A)(B)所陳述的缺點一樣,網路調查無法取代舊有的調查方法

20.某研究設計,若研究對象因身心俱疲而中途退出該研究,此一現象構成下列何種威脅內在效度之因素?

(A)經歷事件或歷史
(B)流失
(C)成熟
(D)測驗效應

解析:(B)
(A)因為經歷過某些事件,所以改變了研究對象,因此得到不同的結果,例如調查廢死的議題,因為近期有殺警案出現,而導致研究對象受到社會情緒的影響改變了想法
(B)對!就是直觀解釋,研究對象退出就是流失
(C)因為英文直翻的關係,其實成熟就是指時間的因素而改變了結果,例如因為時間沖淡了哀傷,而不見得是悲傷輔導發揮了作用
(D)前後測用同一份題目,會記下答案造成後測分數較高,例如:英文考試前後測,不見得是英文教學有用,只是讀過一樣的題目所以作答速度變快

21.下列那個問卷題項會使受訪者在回答時想要符合社會期望(social desirability)?

(A)請問您是西元那一年出生的
(B)請問您的教育程度是
(C)請問您支持選舉制度設定婦女保障名額嗎
(D)請問您目前的婚姻狀況是

解析:(C)
(A)(B)(D)這些都是無道德上的問題,通常不會受到社會期待而給出錯誤答案
(C)關鍵字:「政治正確」,即便不支持的沙文主義者,也會因應社會期待給出政治正確的選項

22.關於調查研究的回覆率,下列何者錯誤?

(A)回覆率會影響調查資料的品質
(B)大多數郵寄問卷調查的回覆率是低於 70%
(C)網路調查的回覆率與郵寄問卷調查的回覆率差不多
(D)現金報酬無法提升郵寄問卷調查的回覆率

解析:(C)(D)都給分
(A)正確,若回覆率過低的話,可能會影響到結果的代表性或正確性
(B)(C)筆者不知道出題老師又拿哪個文獻來出題目了,期待有緣人找到相關文獻
(D)明顯錯誤,直觀想,錢給越多填答意願越高,回覆率自然就會上升。

23.質性研究法在社會工作的運用有其精神與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重點在於受訪者的主觀經驗
(B)強調事實的客觀性
(C)要求研究結果的絕對性
(D)推論是質性研究的重點所在

解析:(A)
(A)正確,因為質性研究的訪談就是以受訪者的主觀意見經驗陳述作為研究主軸
(B)與(A)矛盾,應為主觀性,客觀性為量化研究
(C)絕對性為量化研究
(D)推論是量化研究的重點

24.關於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的目的,下列何者正確?

(A)確認研究邏輯
(B)建構理論
(C)探究因果關係
(D)增權研究參與者

解析:(B)
(A)非主要目的,而且通常在量化中比較強調邏輯,紮根屬於質性研究方法
(B)顧名思義,理論需要強而有力的基礎,所以理論需要從「根」慢慢長成一棵大樹。紮根理論,是從觀察開始,從質性的開放式訪談之中抽絲剝繭淬鍊出一個理論,目的在找尋模式、共同點,屬於歸納的取向
(C)為實驗設計的目的,藉由設計實驗去找出因果關係
(D)不需要

25.質性研究的觀察須達到的標準,下列何者錯誤?

(A)彈性
(B)全面
(C)客觀
(D)持續一段時間

解析:(C)
(A)質性研究較為彈性,而量化研究較為拘謹
(B)質性研究的問題會比較多面向,而量化研究會框住研究的方向,探討特定變項
(C)質性為受訪談的「主觀」意見,客觀是量化研究所強調的
(D)質性與量化共同的特徵之一

26.「可信賴度」是經常被用來評鑑質性研究的嚴謹度,關於提升可信賴度的策略,下列何者正確?

(A)同儕討論與支持
(B)良好的訪談情境
(C)增加樣本數
(D)增加樣本代表性

解析:(A)
(A)可信性:又稱內在效度,指研究者蒐集資料的正確與否,而在質性研究裡面,可用1.持續不斷地觀察2.同儕討論3.採用三角交叉驗證4.自我反思等方式去提高可信性

一、量化
1.內在效度:獨立變項的變異性與依變項變異性的關聯程度,也就是研究成果的正確性
2.外在效度:將研究結果推論到其他族群的有效程度
3.內在信度:重複做一樣的實驗,得到一樣結果的程度
4.外在信度(客觀):不因研究者的主觀意見、解讀去扭曲了真相
二、質化
1.可信性(內在效度):對於研究的觀察與解釋是否正確
2.遷移性(外在效度):將研究推論到其他族群的有效程度
3.可靠性(內在信度):蒐集到的資料之正確程度
4.可確認性(外在信度):不同研究者,可以獲得相似的研究結果

評估

量化

質化

真實性

內在效度

可信性

應用性

外在效度

遷移性

一致性

信度

可靠性

中立性

客觀

可確認性

27.有關評估研究(evaluation research)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評估研究較不適用於評估一個社會制度對於人民所造成的影響
(B)好的評估研究需要先清楚定義結果指標為何
(C)若不能採用實驗設計來評估成效,則不建議進行評估研究
(D)評估研究所牽涉到的倫理議題通常比較單純,和參與者權益維護的相關性較低

解析:(B)
(A)適合
(B)對結果指標越明確,對於評估的結果解釋會更有說服力
(C)很多時候都不能採用實驗設計來評估成效
(D)敘述錯誤

評估性研究又稱作評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檢視、衡量某些社會干預的效果,而此干預目的在於解決社會問題。評估性研究有分為:需求評估研究、成本效益研究。在方案設計中,翻譯成評鑑研究會比較好懂

請依下文回答第 28 題至第 30 題:
某學者想要針對 4 家平面媒體對於政府開放移工引進臺灣後這 16 年間(1992~2018 年)8,248 則相關報導為母體,研究者先將每篇報導以時間順序排列,形成一個抽樣架構後,以每 4 則抽取一則的方式抽出 2,062 篇新聞報導作為研究樣本,進而整理出臺灣主流媒體報導所塑造的移工形象。

28.這個研究所採用的抽樣方法為何?

(A)系統隨機抽樣
(B)簡單隨機抽樣
(C)分層隨機抽樣
(D)立意抽樣

解析:(A)
(A)系統抽樣關鍵要素
1.抽樣間距:每 4 則抽取一則
2.抽樣比例:8,248 則相關報導為母體,….,抽出 2,062 篇新聞報導
關鍵字:每隔OOO抽出一個樣本

29.此研究的分析單位為何?

(A)4 家平面媒體
(B)移工
(C)1992 年至 2018 年的每一年
(D)每一則對移工的相關報導

解析:(D)
(D)研究調查中的研究對象就是分析單位,本題題幹「以新聞報導作為研究樣本」

30.這個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何?

(A)歷史比較分析法
(B)內容分析法
(C)次級資料分析法
(D)調查研究法

解析:(B)
(A)關鍵字「比較」,本題並無比較某特定歷史之人、事、時、地、物
(B)內容分析法主要是對於「傳播媒介的訊息」做客觀且有系統的量化及描述。所以本題的新聞資料符合「傳播媒介的訊息」
(C)次級資料通常是指已經處理完成的研究資料,例如:別人的研究成果或別人蒐集的資料,而這些新聞報導通常不會被列為次級資料
(D)調查研究法的範圍很大,例如: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網路問卷調查等等

31.關於焦點團體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這是針對一群人共同訪談的方法,讓研究者可以有系統的同時訪談多人,可能會在討論中激盪出研究者沒有想到的主題
(B)團體的人數通常越少越好,以免參與者沒有機會表達
(C)所形成的資料比調查研究更具系統性與豐富性
(D)當研究者希望藉研究讓受訪者有機會為自己的利益採取行動時,可以使用焦點團體法來達到此目的

解析:(A)
(A)
(B)不是越少就越好,大概是8-15人,過多或過少都不好
(C)系統性的意思是蒐集到的資料有一定的邏輯,但如同(A)選項所陳述「討論中可以激盪出研究者沒有想到的主題」,因此調查研究會比焦點團體更具系統性
(D)應該改為行動研究法,一邊行動改革一邊做研究

32.某學者運用甲地方政府「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來了解學校霸凌現象,該學者使用的研究方法為何?

(A)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
(B)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
(C)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D)次級資料分析法(secondary analysis)

解析:(D) 可對照第30題
(A)如同字義,一個一個研究個案
(B)目的在於探索研究者想探討的主題,相較個別研究來說,可以蒐集到更多資料,且可以激盪出研究者沒有想到的主題,請參考第31題
(C)內容分析法主要是對於「傳播媒介的訊息」做客觀且有系統的量化及描述。
(D)次級資料通常是指已經處理完成的研究資料,而本題運用政府所做的調查來了解現象,符合題意

33.下列何者會影響統計方法的選擇?

(A)研究目的
(B)研究者動機
(C)研究的變項數目
(D)變項的測量層次

解析:(D)
(A)(B)不影響
(C)不論整個研究中的變項有幾百個,都要看研究者想要探討的變項關係,以及取決於探討之變項的測量層次
(D)測量層次指的是,名目尺度、順序尺度、等距尺度、等比尺度。名目和順序尺度可歸類成「類別變項」,等距和等比尺度可歸類成「連續變項」,而不同的層次所能用的運算方法會有不同。

1.當自變項為「連續」,依變項為「連續」,可採用相關係數分析、迴歸分析等。簡單來說就是數字VS.數字之間的關係,例如吃了多少熱量,增加多少體重
2.當自變項為「連續」,依變項為「類別」,這部分社統沒教,不在考試範圍內,有興趣可以自己查詢區別分析、邏輯回歸
3.當自變項為「類別」,依變項為「連續」,可採用獨立樣本/配對樣本/單一樣本T檢定、變異數分析、共變數分析等。簡單來說就是名詞VS.數字,例如吃了A食物和B食物,增加多少體重的差異
4.當自變項為「類別」,依變項為「類別」,可採用卡方檢定等。例如男女的大學教育程度差異

34.關於標準化的 Z 分數,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Z 分數是利用線性轉換的原理,將一組數據轉換成不具有實質的單位與集中性的標準化分數
(B)Z 分數是一種常用的標準分數
(C)Z 分數是將原始分數減掉平均數除以變異數後所得到的新分數
(D)Z 分數的平均數為 0、標準差為 1

解析:(C)
(A)簡單來說,Z 分數是將常態分佈的不同東西,轉換成一個可以互相比較的「無單位分數」(轉換成PR值的概念),像是男女天生就有身高差距,男女要比較誰較高不該只有看「絕對數字」,而是將男女的身高轉換成Z分數再來比較,像是170的男生不算很高,但170的女生很高
(B)True
(C)Z 分數是將原始分數減掉平均數除以「標準差」後所得到的新分數(變異數開根號就是標準差)
(D)True

35.關於變項間關係檢測的假設驗證敘述,下列那些是正確的?
①提出研究假設時,一個是研究者所提出的假設(又稱對立假設),一個是與研究假設在邏輯上的另一面,通常稱為虛無假設
②研究假設和虛無假設必須是互斥且獨立
③我們通常是藉由評量虛無假設來評估得到的統計量,而非直接驗證研究假設
④當虛無假設為真時,我們會說研究結果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C)
①「無罪推定原則」當研究者認為一個因果關係是存在的時候,就要先無罪推定假設這個因果關係是不存在的(虛無假設),然後去做研究來推翻這個虛無假設,驗證這個因果關係是存在的,而「對立假設」就是虛無假設的相反面,代表的是研究者想要得到的結果
②筆者搜尋了一些資料顯示,研究假設應為「研究者想在研究中發現的結果」,也就是等於對立假設,所以筆者推測本題敘述中,研究假設包含了虛無假設和對立假設,所以這個選項錯誤
③如同無罪推定原則,檢察官要找證據去推翻嫌犯的無罪,藉此來判定嫌犯有罪,所以通常是做研究去「推翻虛無假設」,藉此來判定有因果關係
④虛無假設成真時,代表研究的因果關係不存在,研究結果上未達顯著水準

36.關於編碼登錄工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資料分析第一個步驟就是主軸性編碼,尋找資料中的主要術語、關鍵事件或是主題
(B)選擇性編碼幫助研究者在概念或主題之間,找出共通或相異之處
(C)主軸性編碼著重綜合歸納或比較不同概念之間的關係,企圖在資料中建構主軸概念
(D)開放性編碼強調反覆檢核、修正,對文本進行編輯、重組、找出類別之間的關聯和意義,作為研究問題的詮釋根據

解析:(C)
(A)第一個步驟是開放式編碼,將所蒐集到的原始資料做統整、彙整、分類出相近的概念,也就是「分門別類」
(B)(C)第二個步驟是主軸性編碼,建立在開放式編碼之上,將第一步驟分門別類好的概念或主題之間,找出共通或相異之處,找出彼此之間的關係,企圖在資料中建構主軸概念
(D)第三個步驟為選擇性編碼,建立在主軸性編碼之上,找出核心主題

37.關於質性資料分析,下列何者錯誤?

(A)強調應用演繹法進行資料分析
(B)強調經驗證據與抽象概念相互融合
(C)資料內容通常包含深度訪談或觀察的資料
(D)不重視數字或統計的資料

解析:(A)
(A)質性資料分析偏向歸納法,演繹法偏向量化分析
(B)(C)(D)確實

38.質性資料分析的策略可分為具體與抽象兩種,下列何者屬於抽象的分析策略?①注意類型和主題②透過一致性的理解,發展出關聯之建構 ③根據概念將資料加以分類 ④讓理論更一致⑤從特定化到一般化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C)
筆者沒看過此題概念,搜尋並消化了以下資料後,還是不懂題目的陳述,可能要找出原文才能知道此題用意了

分析性抽象階梯(Carney,1990)
1.資料的摘要和分類
2.資料的再統整和彙集
3.發展並檢測命題,建立一個解釋的框架

抽象五階梯(張芬芬,2010)
1.文字化:蒐集或產生文字
2.概念化:將某個「概念」給予某段文字說明、定義
3.命題化:找出資料的主旨和趨勢
4.圖表化:經過整理有條有理的東西,可以供研究者比對找出異同之處
5.理論化:建構理論

39.研究者須向受訪者說明參與研究的時間、內容及可能的風險,以徵詢研究對象的參與意願。屬於何種研究倫理?

(A)知情同意
(B)不傷害參與者
(C)匿名性
(D)公平性

解析:(A)
(A)知情同意:知道事情並且同意

40.社會工作研究倫理的保護原則主要焦點是什麼?

(A)保護研究機構
(B)保護全體研究參與者
(C)保護研究贊助者
(D)保護研究者

解析:(B)
(B)研究者通常是比較弱勢且容易受傷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