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關「文獻評閱」的目的,下列何者錯誤?
(A)界定研究主題在學術脈絡裡的位置
(B)確立研究的核心問題,並建立明晰的分析架構
(C)呈現研究者對該知識體系與相關文獻的理解與掌握
(D)說明本研究的發現與限制
解析:(D)
(A)正確,可以藉由文獻探討與文獻回顧來找出文獻缺口,進而界定研究主題在學術脈絡的位置
(B)正確,藉由回顧文獻來去參考前人之研究,來確立研究的依據和方向
(C)正確,研究是建立在正確的知識之上,因此研究者對於先前文獻得有相當程度的理解
(D)錯誤,這個應該是在研究主文寫完之後再針對本研究的發現、結果、不足之處以及限制之處做描寫,而文獻回顧是在進行研究開始之前所做的
3.某社會工作者觀察到數位時代的青少年偏差行為有一些新樣態,很難以過去的研究發現來解釋,因此社會工作者想進行一項研究了解青少年新的行為模式。請問該研究係屬於下列那一種目的?
(A)現象探索
(B)複製過去研究
(C)理論驗證
(D)評估介入成果
解析:(A)
(A)題目重點:「觀察到新樣態」、「難以用過去研究來解釋」、「了解青少年新的行為模式」
(B)錯誤,題目敘述為「很難以過去的研究發現來解釋」,所以不適合複製過去研究
(C)錯誤,如(B)所敘述,所以目前並沒有理論可以去解釋這個現象,自然也沒有理論可以被驗證
(D)錯誤,題目並沒有提到介入或進行處遇改變,而是想了解青少年的新行為模式
4.有關演繹法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A)演繹法只能用於通則思考,無法用於個案解釋
(B)運用演繹邏輯,可由理論推導出假設,以供實證檢驗
(C)方案設計當中,由方案理論推導到具體服務的過程會用到演繹邏輯
(D)如果理論確定為真,那麼由其演繹出的結論也應該為真
解析:(A)
(A)錯誤,演繹法為個案解釋,從普遍到特殊,從理論到事實。歸納法才是通則思考,無法用於個案解釋
(B)正確,演繹法就是從理論去假設,並以實驗去實證檢驗
(C)正確,從理論到事實
(D)正確,理論為真,依照理論設計的假設、邏輯、實證應該也為真
5.下列那一項研究結果是屬於「歸納邏輯」的敘述?
(A)家長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外顯行為
(B)個人的壓力高低程度與攻擊性高低成正比
(C)宗教性醫院比非宗教性醫院的組織文化較重視臨終照顧品質
(D)任何少女都有被誘騙而成為性剝削對象的風險
解析:(D)
(A)錯誤,這是從理論去假設,並以實驗去實證檢驗
(B)錯誤,這是從理論去假設,並以實驗去實證檢驗
(C)錯誤,這是從理論去假設,並以實驗去實證檢驗
(D)正確,這是歸納法,從許多案例去歸納出特性、共通點
*大致攏統分類
一、演繹法=量化(問卷)=描述性統計(研究)=實證主義(客觀經驗)=科學主義。
二、歸納法=質性(訪談)=敘述性統計(研究)=詮釋主義(客觀經驗)=經驗主義。
6.有關混合研究設計(mixed method)邏輯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先進行量化研究,再進行質化研究
(B)先進行質化研究,再進行量化研究
(C)同時進行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以相互驗證
(D)量化或質化研究先後的次序和研究邏輯無關
解析:(D)
所謂的混合研究,必須要在「質化」和「量化」中,各有一個完整的問題形成、資料蒐集並分析,和詮釋結果的歷程,並且在結果詮釋上,充分將質化取向和量化取向結果加以整合,才稱為混合研究。(Teddlie & Tashakkori,2009)
(D)量化和質化先後順序並非固定,重要的是之間的邏輯,先後順序有所關連
7.研究者發現親子衝突導致子女偏差行為,但又發現生活壓力事件同時與前述二個變項有關係,那麼這二個變項存在下列那種關係?
(A)對稱關係
(B)中介關係
(C)相關關係
(D)虛假關係
解析:(D)
(A)研究法無此名詞
(B)簡單來說,B是A的結果,C的原因。A→B→C,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是A影響C,實際上控制住B之後,A跟C就沒有關係了,而這個B就是中介變項(很容易以名詞的方式去理解)
(C)簡單來說,就是成正比、成反比、正相關、負相關這一類的概念
(D)因為「親子衝突」、「子女偏差行為」此兩個變項都同時與「生活壓力事件」這個變項有關,所以說這兩個變項之間可能是各自受到「生活壓力事件」這個變項的影響,只是剛好看起來有關係,實際上兩者並沒有關係,存在著虛假關係
8.研究中所發現的因果關係可概化或推論到研究以外的情境和母群體的程度,是指下列那種效度?
(A)內在效度
(B)同時效度
(C)外在效度
(D)建構效度
解析:(C)
(A)研究結果能正確描述變項的因果關係的程度。字面上理解,「內在」效度就是研究內的正確性
(B)又稱並行效度,衡量工具與目前此衡量校標的相關程度,用以衡量本研究之衡量工具的有效性。白話文是說,測量工具能不能正確測出所要的答案。像是拿體重計去測量身高的同時效度就很低,拿體重計測體重的同時效度就很高。
(C)題目敘述就是定義:研究結果能夠推論到研究以外的情境和母群體的程度。字面上理解,「外在」效度就是往外推論的意思
(D)建構效度又稱「構念效度」,檢測一個評估工具是否反應所依據的理論概念。
9.有關概念、概念化與操作性定義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概念化的結果是可以直接測量的
(B)概念是一種建構
(C)操作性定義無法轉成直接測量的內容
(D)操作性定義的步驟在概念化之前
解析:(B)
(A)錯誤,是操作化的結果是可以直接測量的
(B)正確,概念是賦予意義,是建構沒錯
(C)錯誤,操作性定義就是直接測量的內容
(D)錯誤,先概念化賦予意義,才能操作性定義,對於概念給予可以測量的定義
*概念化:對於一件事情,賦予明確意義的過程,白話文來說,就是定義的動作。
*操作化:對於「概念」給予可以測量的定義。顧名思義,就是轉變成可以「操作」的過程。在概念化之後,要先有人事物的定義,才能賦予測量的意義
10.假設大學生的學業表現會受每天花在閱讀時間長短的影響,同時也可能受到學生閱讀時專心程度的影響。若將上述假設轉為研究架構時,請問那一個是依變項?
(A)學業表現
(B)閱讀時間
(C)專心程度
(D)學生年齡
解析:(A)
(A)依變項,題目所敘述,學業表現會受到閱讀時間長短影響,也會受到專心程度影響,所以這是被影響的「果」
(B)自變項,題目所敘述,學業表現會受到閱讀時間長短影響,也會受到專心程度影響,所以這是「因」
(C)自變項,題目所敘述,學業表現會受到閱讀時間長短影響,也會受到專心程度影響,所以這是「因」
(D)無提及年齡的差異
*自變項:顧名思義,就是自己變化的,也就是「因」
*依變項:顧名思義,就是依照「因」而改變的「果」
11.承上題,專心程度不可能是下列那一種變項?
(A)調節變項
(B)依變項
(C)中介變項
(D)控制變項
解析:(B)
(A)又稱干擾變項,調節變項會與自變項產生交互作用,也就是說調節變項會去影響「自變項跟依變項之間關係」的強弱。以題目來舉例,閱讀時間越長,學業表現越好,但是專心程度可能會影響閱讀的效率,有可能超級專心閱讀一個小時,可以比不專心讀三個小時的成績還要高,所以閱讀時間影響學業表現這層關係,會受到專心程度所影響
(B)錯誤,專心程度是「因」,不可能是被影響的「果」
(C)A→B→C,若研究指出A影響C,實際上是A影響B,B再去影響C,這個B就是中介變項
(D)控制變項,顧名思義是要被控制住的變項。因為這個變項有可能會影響依變項,所以研究中必須要控制住不變,以免實驗做出來不知道是誰影響誰
12.「請問您在目前的工作場所工作多久? 年 月」,請問這是什麼測量尺度?
(A)名義尺度
(B)順序尺度
(C)等距尺度
(D)等比尺度
解析:(D)
(A)單純的「分類」,沒有單位、沒有方向、不能運算,例如:大學科系
(B)不可運算,但是有方向、大小排序,顧名思義有順序的排列,但排列之間並沒有明確的距離,例如:排名,可以排出大小,但是無法表示第一名比第二名還優秀多少
(C)可以加減,不可以乘除,除了可以排序大小以外,還有「相等距離」,例如:年份111年跟105年差了五年,可以加減但是無法乘除
(D)可以加減乘除,有「絕對0」的概念,本題的在目前的工作場所工作多久?是有可能為0的,也可以加減乘除
13.某研究生的碩士論文採量化研究方法,他希望確保測量工具的品質,下列那一項分析最能達到他的期待?
(A)只進行信度分析
(B)進行效度分析
(C)先進行項目分析,再進行信度分析
(D)先進行相關分析,再進行信度分析
解析:(B)
(A)錯誤,有信度不見得會有效度,即使信度很高,沒有效度的工具,也是無法做出正確的測量
(B)正確,有效度代表也有信度,所以效度高的工具,可以做出正確的測量
(C)項目分析是根據測試結果,對於各項題目進行分析,評估題目的好壞,以及對於題目做出篩選
(D)相關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分析兩者之間的的相關程度,跟測量工具的品質無關
14.當研究者要進行的研究主題無法取得完整的研究母體名單,如街友。請問適合採用下列那種抽樣方法?
(A)簡單隨機抽樣
(B)系統抽樣
(C)滾雪球抽樣
(D)分層抽樣
解析:(C)
(A)從母體名單之中,隨機抽出樣本
(B)從母體名單之中,依照一定比例去抽出樣本
(C)依照受訪者推薦其他受訪者,逐步去調查其他受訪者
(D)從母體清單之中,將母體分層,層內相似,層與層之間相異,依照每層比例去抽樣
15.有關抽樣架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定是等同於母體
(B)是蒐集資料的單位
(C)是抽樣過程中被選取的那個元素
(D)是所有元素的表列清單
解析:(D)
(A)錯誤,抽樣架構是母體的部分範圍而已
(B)錯誤,此為「元素」的解釋
(C)錯誤,此為「樣本」的解釋
(D)正確
16.研究母體名單出現排列方式的週期性(periodicity)現象,是使用那種抽樣方法會擔心的風險?
(A)簡單隨機抽樣
(B)定額抽樣
(C)分層抽樣
(D)系統抽樣
解析:(D)
(A)隨機抽樣,不會因為有週期性問題,而導致抽樣有誤差
(B)又稱配額抽樣,類似分層抽樣,都會對群體做出分類(分層),然後接著依照主觀意識去選擇每層抽樣的數量和比例,為非隨機抽樣的一種方式
(C)分層抽樣,對群體做出分類(分層),然後接著依照分層數量的比例去決定每層抽樣的數量,是隨機抽樣的一種方式
(D)每隔某些數量就取出一個樣本,這如果題目所敘述的研究母體名單出現排列方式的週期性現象,那麼這個抽樣就會有所誤差,例如:每班三十人,班級名單照成績名次排行,這樣系統抽樣每三十個人抽出一個樣本來做智商研究,會無法反映現實
17.下列那一種資料蒐集方法最不適合用來蒐集性剝削少女的誘騙歷程?
(A)問卷調查法
(B)深度訪談法
(C)實驗設計法
(D)焦點團體法
解析:(C)
(A)正確,直接用問卷調查是可以的
(B)正確,在保密安全的環境下做深度訪談,很適合
(C)錯誤,這會有倫理的議題,這樣實驗的設計是打算犯罪誘騙少女藉此來蒐集資料嗎?非常不適合
(D)正確,但要考慮團體人數,這種隱密性的問題不宜成員過多,以避免不敢自我揭露,或leader處理不來突發狀況
18.下列何者不是抽樣時需考量的重要因素?
(A)樣本代表性
(B)樣本一致性
(C)樣本可推論性
(D)樣本資料豐富性
解析:(B)
(A)重要,抽樣的樣本最好能夠代表母群體,所做出的研究才能代表母體
(B)錯誤,樣本一致的話,就缺乏豐富性,只能解釋某些特定狀況,不能解釋整體
(C)重要,樣本若可以推論到母體,那麼此研究的價值會大大提升
(D)重要,樣本越豐富,越能夠研究到整體的狀況
19.詮釋性研究比較會採用立意抽樣,因其較不強調下列何者?
(A)正確性
(B)有效性
(C)可推論性
(D)可信性
解析:(C)
(A)錯誤,每個研究都要強調正確性
(B)錯誤,詮釋性研究有時也需要考慮有效性
(C)詮釋學的研究旨在理解文本與行動以及社會現象的意義,重點在於理解,而不是解釋,所以是否能夠推論到母體並非研究的主要目標
(D)錯誤,可信性:指的是研究者所收集到的資料之真實程度,每個研究都會重視所收集資料的真實性
20.在古典實驗設計的研究中,有關排除外在變項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之方法,下列何者錯誤?
(A)分層抽樣
(B)將外在變項納入研究設計
(C)配對後分派
(D)統計控制
解析:(A)
(A)分層抽樣是要做出隨機性,以增加實驗的客觀程度和可信度
(B)(C)(D)簡單來說就是用這些方法,將「自變數」、「依變數」以外的所有「控制變數」掌控好,不要讓控制變數去影響實驗結果,實驗要的是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影響結果,所以要排除掉控制變數(外在變項)的影響才不會讓研究結果失真
21.有關調查研究法的回覆率,下列組合何者最正確?
(A)面訪>團體填答>電話訪問>郵寄問卷
(B)團體填答>面訪>郵寄問卷>電話訪問
(C)電話訪問>團體填答>郵寄問卷>面訪
(D)電話訪問>面訪>郵寄問卷>團體填答
解析:(A)
(A)簡單邏輯推演,老師督促學生寫作業,哪一種方式的功課完成率(問卷回覆率)最高
22.電話調查法和網路調查法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電話調查法成本較低
(B)電話調查法較能詢問隱私問題
(C)網路調查法比較沒辦法分辨填答者的身分
(D)網路調查法有填答時間的限制
解析:(C)
(A)錯誤,網路調查法成本較低
(B)錯誤,網路調查法能夠匿名,相對較能夠詢問隱私問題
(C)正確
(D)錯誤,電話費很貴,比較有時間壓力
23.訪談者在實地觀察情境中與受訪者自然進行無計畫、無預期地互動,是指下列那一種質性訪談?
(A)非正式談話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
(B)一般性訪談導引法(interview guide)
(C)標準化的開放式訪談法(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
(D)焦點訪談(focused interview)
解析:(A)
(A)「非正式」訪談,是質性訪談之中最為開放的模式
(B)訪談「引導」法,所以以引導為主,訪談內容以大綱形式呈現,訪談想要談的主題和大致方向,比起非正式訪談較有結構,但比標準化開放式訪談法還要有彈性
(C)「標準化」的開放式訪談,訪談的問題會事先決定好,依照「標準」的句子問問題,最有結構化的方法
(D)通常叫做「焦點團體」訪談,一小群團體成員以團體的方式去問問題,希望在收集資訊的同時,團體成員能夠迸出新觀點或想法
24.研究者帶著實證主義的假設到研究場域,針對該社會現實進行觀察和報導,這是指下列何種研究典範?
(A)紮根理論法
(B)自然主義實地研究法
(C)個案研究法
(D)參與式行動研究法
解析:(B)
(A)蒐集資料並且分析資料,從開放式編碼、主軸式編碼、選擇性編碼,最後歸納出理論。
(B)又稱民族誌、參與觀察研究,定義如題目
(C)顧名思義,「個案」研究法是針對單一個體或家庭、團體、組織做研究
(D)顧名思義,「行動」研究法是強調行動的重要性,行動與研究做結合,邊做邊改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改變困境
25.當研究者製造一組情境,其中包含將研究對象隨機分派到實驗組與控制組,以及對自變項的操弄與測量,以造成依變項產生變化。這種實驗研究的類型是指下列何者?
(A)真實實驗(true experiment)
(B)自然實驗(natural experiment)
(C)假設性實驗(hypothetical experiment)
(D)準實驗(quasi experiment)
解析:(A)
(A)最嚴謹的實驗設計,要隨機分派、要分實驗組和對照組、有前後測
(B)湊答案的,研究法無此名詞
(C)湊答案的,研究法無此名詞
(D)缺乏隨機分派的要素
實驗有分三種,最嚴謹的真實驗設計、沒辦法那麼嚴謹的準實驗設計、幾乎不嚴謹的前實驗設計
1.真實驗設計:有隨機分派、有分實驗組和對照組、有前後測
2.準實驗設計:重點在於「無隨機分派」
3.前實驗設計:只有分組或前後測其中一樣,稱不上是實驗,可以當作「實驗前」的準備去理解
26.有關傳統的科學實驗方法,下列何者錯誤?
(A)控制自變項,並找出其與依變項之間的確實關係
(B)規劃前測、後測,並計算兩者間有無顯著差異
(C)分配受測樣本至實驗組與控制組,並設法使其儘量相似
(D)僅需檢視自變項與依變項的差異關係
解析:(D)
(A)正確,實驗在於找出自變項和依變項之間的關係
(B)正確,實驗利用前後測的計算,確立自變項和依變項之間的關係強弱
(C)正確,要確定實驗組和控制組類似,掌握好控制變項
(D)錯誤,還有控制變項要做考慮
*傳統的科學實驗方法指的是古典實驗設計,屬於真實驗設計,具備三項條件:1.有隨機分派、2.有分實驗組和對照組、3.有前後測
27.準實驗設計是指在缺乏隨機分派的情況下,仍可嘗試獲得合理的內在效度,但不包括下列那一種設計?
(A)個案控制設計
(B)簡單時間序列設計
(C)不對等的比較組設計
(D)多元時間序列設計
解析:(A)
(A)研究法中沒有這個名詞,沒有原文無法判斷
(B)一組實驗對象進行處遇,並進行多次前後測
(C)無法做隨機分派時,找到相似的對照組去做比較
(D)一組實驗對象進行處遇,並進行多次前後測,同時增加一組對照組進行多次前後測,兩組去做比較
*準實驗設計的重點在於「缺乏隨機性」
28.有關行動研究特徵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行動研究是價值中立的
(B)行動研究是以情境為基礎,視特定情境而調整的
(C)行動研究具有參與性和協作性
(D)行動研究的結果不具有絕對性
解析:(A)
(A)錯誤,行動研究強調行動解決問題或改變困境,並非強調客觀的事實,主觀成分較多
(B)正確,行動研究強調邊行動邊研究,發現問題就去解決和改變
(C)正確,研究者和行動者一起參與行動、一起處理問題
(D)正確,是視情況調整的,是彈性的
29.研究者檢視案主的個案紀錄,想從這些紀錄資料找出受暴婦女的復元歷程,請問這是什麼研究方法?
(A)歷史研究法
(B)內容分析法
(C)面對面訪問法
(D)個案訪談法
解析:(B)
(A)顧名思義,以歷史作為研究素材的(雖然個案紀錄都被當作回憶錄在寫,但不至於是歷史資料吧)
(B)又稱文本分析,對於文本資料進行分析,而紀錄資料就屬於文本資料的一環
(C)顧名思義,面對面訪問,與題目所敘述的並不同
(D)顧名思義,就是個案訪談,與題目所敘述的並不同
30.某社會工作者想知道甲乙兩家兒童閱覽室,那一家比較受歡迎,因此計算兒童閱覽室外面鞋櫃童鞋的數量,作為參考比較,請問這是什麼研究方法?
(A)實驗法
(B)參與觀察法
(C)行動研究法
(D)非干擾性研究法
解析:(D)
(A)錯誤,沒有隨機、沒有分組、沒有前後測
(B)錯誤,參與觀察法強調研究者走進研究對象的生活中,題目敘述並沒有提及研究者和研究對象有所互動
(C)錯誤,行動研究在於參與行動並解決問題,本題沒有提到
(D)正確,以不影響社會行動的方式去研究,包括了內容分析法、歷史研究法、現有統計資料的分析比較(本題即是)
31.有關歷史研究法的特性,下列何者正確?
(A)需要徵求研究對象的同意
(B)需要大量的研究經費
(C)適合長期的觀察
(D)研究資料來源不受限
解析:(C)
(A)錯誤,這個條件有點困難(難道研究者能夠觀落陰嗎?)
(B)也不一定,但買資料來做研究比起做訪問南征北討來說,不見得比較需要經費
(C)正確,歷史研究可以研究較為長期的一段時間,而不會侷限於某些
(D)錯誤,「歷史」研究法了,顧名思義資料範圍還是會受限的
32.某研究者正在進行「臺灣近 30 年青少年犯罪趨勢分析」研究,適合運用下列何種資料?
(A)觀察紀錄
(B)官方統計資料
(C)青少年的日記
(D)犯罪小說
解析:(B)
(A)研究者打算用三十年的光陰寫一篇研究嗎?
(B)正解,不解釋
(C)當然不行
(D)筆者問號???????
33.研究者想了解三個地區民眾對該地社會福利服務的滿意度,設計一份滿意度量表進行調查,以量表加總得分作為滿意度高低的依據。研究者為比較三個地區滿意度的差異,應使用下列何種統計方法進行檢定?
(A)卡方分析
(B)獨立樣本 t 檢定
(C)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
(D)變異數分析
解析:(D)
(A)用在自變項對依變項為「類別變項」對上「類別變項」,像是要探討班級裡性別和及格的關係,自變項為男女,依變項為是否及格,兩個都是類別變項,就適合用卡方檢定
(B)用在自變項對依變項為「類別變項」對上「連續變項」,像是要探討班級裡男女和分數的關係,自變項為男女,依變項為分數
(C)用在自變項對依變項為「連續變項」對上「連續變項」,像是要探討班級裡身高和分數的關係,自變項為身高,依變項為分數。簡單來說,可以想像成國高中數學所學的X跟Y的關係,X輸入多少,Y輸出多少。
(D)用在自變項對依變項為「類別變項」對上「連續變項」,與T檢定不同的是,自變項為兩組以上的,就得用變異數分析(俗稱ANOVA)
34.承上題,研究者想將該三個地區民眾的「年齡(歲)」與「年收入(元)」變項作為影響服務滿意度的控制變項,納入分析,請問應使用下列何種統計方法進行檢定較為恰當?
(A)卡方分析
(B)因素分析
(C)雙變項變異數分析
(D)迴歸分析
解析:(D)
(A)錯誤,題目是年紀(連續變項)對上年收入(連續變項),不適用卡方
(B)因素分析主要是探討許多變項中,個別變項的影響程度大小
(C)錯誤,變異數分析又稱ANOVA,為「類別變項」對上「連續變項」
(D)正確,如同上題(C)選項所述,迴歸分析就是相關性分析,本題要探討年齡歲數與年收入金額的關係,為連續變項(歲)對上連續變項(元)
35.為發展長照政策滿意度量表,量表的題項共計有 25 個,為縮減資料向度建立構面,下列何種統計方法較適當?
(A)迴歸分析
(B)判別分析
(C)探索性因素分析
(D)驗證性因素分析
解析:(C)
(A)錯誤,此相關性分析,題目並無論述到
(B)社統沒教,筆者也不會
(C)(D)因素分析主要是要探討許多變項之中,個別變項的影響程度大小。探索性因素分析主要的目的是探索一組觀察變項中,有多少的潛在因素,因此適用於本題,檢視量表的25個題項,去篩選這些題目的必要性。而驗證性因素分析就是事後判斷,去做驗證。
36.下列何者不是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的特質?
(A)強調經驗證據與抽象概念之間的融合
(B)資料蒐集與資料分析可以同時進行
(C)是運用歸納法
(D)是線性、單一方向的分析過程
解析:(D)
(A)正確,訪談到受訪者的經驗正確,並歸納出抽象的概念
(B)正確,不像是量化需蒐集完資料後才能分析,某些質性研究可以邊做邊分析邊挑選下一個合適的受訪者
(C)正確,將受訪的內容整理歸納找出其中的脈絡或共同點
(D)錯誤,此為量化研究的特質
37.下列何者是屬於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資料分析編碼登錄的最後一個步驟?
(A)主軸編碼
(B)選擇編碼
(C)開放編碼
(D)一般編碼
解析:(B)
(A)第二個步驟,
(B)第三個步驟,
(C)第一個步驟,開放式顧名思義就是開放隨意編碼,處於探索階段,從原始資料初步萃取提煉精華
(D)湊答案的
38.知情同意書的內容不包括下列那一項資料?
(A)研究流程的說明
(B)可能的傷害
(C)資料保存及使用方式
(D)研究經費的多寡
解析:(D)
(D)常理判斷,這個部分不用讓研究對象知道
39.老師在社工課堂上發放一份有關社工職涯選擇的無記名問卷,這樣的調查研究活動最有可能發生下列那一項倫理疑慮?
(A)自願參與性
(B)匿名性
(C)參與機會的公平性
(D)去識別化
解析:(A)
(A)常理判斷,因為老師在課堂上發放問卷,因此學生很難可以拒絕參與填寫問卷(想被當掉嗎?)
(B)(D)因為是無記名問卷,即便是在課堂上發放,也不會說完全沒有匿名性,「相對」自願參與性來說,這個選項沒那麼嚴重
(C)本題並無提到相關的概念
40.社會工作者針對案主進行研究的常見倫理考量,下列何者錯誤?
(A)須留意社工員和案主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B)避免研究過程對案主造成傷害或負面影響
(C)若案主拒絕參與研究,必須尊重其自主意願
(D)研究效度和案主權益牴觸時,應以前者優先
解析:(D)
(A)正確,因為案主有可能會因為需要社工的幫忙而被迫幫忙研究,即便千百個不願意
(B)正確,每個研究都要確保研究對象不受傷害
(C)正確,要尊重研究對象的個人意志
(D)錯誤,應以按主權益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