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profile picture of 慕容雲旭

慕容雲旭

111-1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內容目錄

1.Ilid·Pihu 在某公司已上班 5 年多,她與其他同為原住民的同事(不論男女)卻從未進入升遷名單或被加薪,反觀跟他們同期或更晚進公司者,在考績都相同的狀況下都已獲得加薪和升遷。以上敘述反映此公司可能存在何種現象?

(A)原住民保障名額
(B)性別歧視
(C)制度性種族主義
(D)種姓制度

解析:(C)
(A)保障名額影響的是錄取,但本題重點在於入職後的升遷差異
(B)題幹有特別強調不論男女
(C)本題提及原住民同事未獲得升遷和加薪的狀況,為種族差異
(D)本題目未提及到

2.下列有關發展行為的陳述,何者不是發生於青少年前期階段?

(A)社會認知監控(social cognitive monitoring):個人對自己社會思想的監控和理解能力
(B)後習俗期(postconventional stage):人權社會契約的道德選擇
(C)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s stage):能假設驗證的假設演繹推理能力
(D)情竇初開的兩性期(genital stage)

解析:(B)
(A)從英文文獻來看,社會認知監控簡單來說就是自律,個人對於自我行為的約束能力,但沒有找到文獻記載年紀的部分,所以不知道確切的數字
(B)為Kohlberg道德發展三層次六階段中的第三層次,包含了五、六階段,開始對於規定、法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解釋,有了心中的那把尺,發展時間大約為青少年後期16歲以上
(C)形式運思期大約為國中階段,可以開始能夠抽象思考、邏輯推理
(D)兩性期又譯性徵期,為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人格發展的第五個階段,此階段發展重點為兩性互動

3.在助人改變行為上,行為理論是很實用的理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系統減敏感法背後的原理是反應制約
(B)操作制約是針對可以觀察的行為來做改變
(C)角色扮演即是一種模仿,透過觀察和模仿楷模而習得行為
(D)移除負面事件會增加某個行為的頻率,這是懲罰

解析:(D)
(A)正確,系統減敏感法為循序漸進的克服恐懼,是一種認知行為療法
(B)正確,操作制約分為正增強、負增強、正處罰、負處罰
(C)正確
(D)錯誤,此為「負增強」。移除:負。增加行為:增強。所以題目敘述為負增強

正:給予負:移除
增強:增加行為發生正增強:給予獎勵,增強行為
如:準時起床給零用錢
負增強:移除不想要的,增強行為
如:準時起床就不碎碎念
懲罰:減少行為發生正懲罰:給予處罰,減少行為
如:不準時起床就碎碎念
負懲罰:移除想要的,減少行為
如:不準時起床就不給零用錢

4.Duvall(1977)將家庭生命週期分為八個階段,其中第七個階段為中年期的家庭(夫妻進入空巢期與退休),下列何者不是此階段任務?

(A)婚姻關係的重新調適
(B)調整及適應父母與成年子女的代間關係
(C)適當協助年輕人就業、就學與婚姻
(D)增強自己參與社區及休閒活動的能力

解析:(C)
(A)正確,因應孩子離家後的生活作息改變
(B)正確,因應孩子已獨立成家立業,學習和子女之伴侶相處
(C)錯誤,這任務為第六個階段,是孩子開始離巢階段。題目問的是空巢期
(D)正確,休閒活動和社交活動的重新規劃

5.關於家庭界限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喪偶者因懷念配偶,會在用餐時準備另一份碗筷,這是高度的界限模糊
(B)家庭成員較孤立,彼此漠不關心或甚少接觸,這樣的家庭界限是鬆散的
(C)家庭中次系統界限是否分明可以用來評估家庭的功能狀況
(D)家庭界限是浮動的、非固定不變的,通常會隨著家庭的發展歷程而改變

解析:(B)
(A)正確,界限混淆是個人不確定誰是、誰不是家庭成員的狀況(Boss,1977)。所以將離世之人還當作家庭成員,屬於高度的界限模糊
(B)錯誤,鬆散界限是指家庭成員過分地關心和陷入彼此的生活之中,常常導致成員間相互纏結的困境,孩子不像孩子,父母不像父母。
(C)正確
(D)正確,家庭界限是動態改變的

*家庭界限是家族治療的重要概念,指個體、次系統、外部系統的無形的邊界線。界限規定了家庭成員、子系統之間,家庭與外界之間的距離,用來決定誰是家內成員,誰是外人,誰能加入以及加入的規則。

6.社會工作者服務的案家時常面臨家庭壓力事件,若依據家庭壓力理論的觀點,下列何者不是社會工作者關注的事項?

(A)了解案家既有資源並連結新的資源
(B)協助案家倡議因應壓力事件的社會政策
(C)鼓勵案家修復家庭關係以因應壓力事件
(D)協助案家辨識出壓力事件的來源

解析:(B)
(A)家庭壓力ABC-X理論之中的B,指的是家中所擁有的資源,所以會關注案家資源
(B)錯誤,家庭壓力理論的重點較為偏向微視觀點
(C)家庭壓力ABC-X理論之中的C,指的是對於壓力的認知和感受,所以會關注家庭如何去因應壓力事件
(D)家庭壓力ABC-X理論之中的A,指的是壓力事件來源,所以會讓家庭辨別壓力

7.涂爾幹(Durkheim)主張社會變遷過快導致人們喪失生活意義和目的感,連帶地也無法控制個人行為,此過程指的是下列何者?

(A)社會分工(the division of labo)
(B)有機連帶(organic solidarity)
(C)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
(D)迷亂(anomie)

解析:(D)
(A)社會分工是經濟社會的生產分工
(B)又稱「有機團結」,指的是社會成員有自己的獨特性、彼此有別,因此必須要相互依賴,彼此之間更是需要協調相互聯結。重點在於「異質性」,與「機械連帶」相對
(C)指涉的是人與人互動過程,自然產生一種平衡的關係,人們在社會中所展現出來團結或整合的程度、類型。
(D)如題目敘述之定義

8.擁有社會資源者為長期確保其既得權益,透過教育的方式強迫沒有資源者內化現有不平等安排的合理性。此為下列何種觀點?

(A)功能論
(B)衝突論
(C)符號互動論
(D)交換論

解析:(B)
(A)功能論的觀點來說,會將教育解釋成具有某種穩定功能的制度
(B)從題目來看,具有階級分化的意味,將教育解釋成鞏固自身階級的制度工具
(C)符號互動論關注較為微視,關鍵字:意義、互動、建構,本題未敘述到
(D)如同字面解釋,人類的行為動機就是為了交換獎勵、酬勞

9.有關中年人更年期的敘述,下列組合何者正確?①更年期的賀爾蒙流失、心理及情緒變化,常被形容為中年危機 ②兩性的骨質疏鬆在年齡上是相同的 ③中年人過了 40 歲,體力大不如前④中年期除了體重與生理變化外,最先凸顯的是視力,需要戴老花眼鏡,其次頭髮開始斑白,嗅覺、味覺等也較不敏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B)
②根據2018年衛福部的統計,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女性。 女性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的原因如下:女性的骨質原來就比男性差。 女性停經以後骨質會快速流失。

10.有關生態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人類的發展係藉由個人、環境及個人與環境雙方交互作用而來的結果
(B)人類的發展是被動因應外在環境刺激及變化所產生逐步演化的結果
(C)人們生來就有消極和積極的傾向,它受先天自然和後天養成的影響
(D)人們感知其環境與經驗的方式,對自身福祉的取得有著重要的影響

解析:(B)
(B)錯誤,此選項明顯與(C)選項矛盾,而人類並非只有消極的被動因應外在環境,而是有積極和消極的面向

11.兒童跟主要照顧者分離後,常會害怕將有不幸的事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因此他們會用盡各種方法避免分離。這類焦慮屬於下列何者?

(A)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B)迴避性障礙(avoidant disorder)
(C)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D)過度焦慮症(overanxious disorder)

解析:(A)
(A)題目提到關鍵字,用盡各種方法避免分離,所以是這個選項
(B)迴避性人格障礙又稱逃避型人格,出現在較為自卑的人身上,經常貶低自我覺得自身不被愛,所以也不會對他人敞開心扉,若童年父母教養時一直貶低孩子,使孩子無法建立自信,充滿自卑,則可能於成長之後面臨此症狀
(C)焦慮症的一種,其主要特徵是對許多事情過度焦慮及擔憂,但並不見得像其他焦慮症與特定情境有關。如同字面意思,「廣泛」的對許多不特定的事物所感到「焦慮」。
(D)以英文的名詞來做定義,是指兒童焦慮症的一種亞型,特徵是焦慮不特定對象或情境

12.4 歲的小莉擋住姊姊看電視,因為自己看得到,就認為姊姊也看得到,這種認知推理屬於下列何者?

(A)轉換式推理
(B)自我中心
(C)反射性思考
(D)直覺式思考

解析:(B)
(A)轉換式推理就是將A直接轉換成B,沒有經過複雜的運算或思考,簡單來說就是直線式的推理轉換
(B)4歲屬於皮亞傑的前運思期,特徵是自我中心,無法以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符合題幹
(C)此名詞非為專有名詞,也沒有原文可以參考,先推論是湊答案用的選項
(D)如同字面意思,為直覺判斷的思考

13.和認知障礙或失智個案溝通,可以透過「印證治療」(validation therapy)進行,下列何者屬於該治療的技巧?①順應失智者的觀感瞭解他們的溝通訊息 ②傾聽和同理認知虧損者的感受和訊息 ③進行認知活動加強溝通效果 ④試圖引導個案覺知當下的感受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印證治療又稱為確認療法,是基於確認的一般原則,接受及體驗個人及他人經驗的一種治療。 治療的重點在於照顧者要能融入個案的內心世界,當個案活在過往情境時,照顧者不能將他拉回現實的世界,才能夠解讀個案的情感與問題,再透過彼此間信賴感的建立,就能幫助老人家達到快樂自在的境界。
①正確,順應他們的感受並去融入他們的世界
②正確,傾聽和同理他的的內心世界
③錯誤,這個並非主要技巧
④錯誤,重點不在於個案當下的感受,而是同理個案過往的感受

14.中年婦女因為過去肩負多重的角色,被角色羈絆,缺乏自主權,進入中年階段,開始面對角色衝突、重新定位、找回自我,這種歷程屬於下列何者?

(A)生產與停滯(generativity and stagnation)
(B)中年重新建構(midlife reconstruction)
(C)生命回顧計畫(life review project)
(D)自我找尋之旅(self rediscovery)

解析:(B)
(A)錯誤,這是艾瑞克森的中年階段所可能面臨到的危機壓力,在這階段會面臨到工作的成就感或停滯不前,簡單來說就是懷疑人生要不要繼續在這份工作上繼續努力。題目強調
(B)正確,如同題目所敘述,檢視自我定位,並重新定位自我
(C)錯誤,此為老年階段的重點,重新回顧自己的人生,並自我反思與接納
(D)錯誤,此名詞並非學術專有名詞

15.愛就是滿足小孩一切需求,並給他快樂、自由、不要壓力和限制。以上敘述為下列那項父母對子女的教養類型?

(A)威權控制
(B)放任溺愛
(C)教養不一
(D)親職失能

解析:(B)
(A)獨裁控制孩子,父母說的算,孩子乖乖聽話。
(B)正確,關鍵字:滿足需求、給他自由、不要有限制,也就是放任孩子且盡量滿足孩子需求
(C)如同字面解釋,教養不一指的是原則、父母或夫妻言行舉止不一致,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做
(D)如同字面解釋,就是失功能的父母,也就是放生不管,不限制也不滿足孩子所需
*威權和權威很容易被混用,威權通常是指獨裁專制型父母,而權威通常是指民主權威式父母

16.學齡前兒童處於幻想階段(magical thinking)無力分辨暴力節目娛樂效果和真實傷害,以上解釋出自下列何種觀點?

(A)認知論
(B)行為論
(C)功能論
(D)衝突論

解析:(A)
(A)強調認知,如同題目敘述的重點,在於想法、認知判斷
(B)強調外在可被觀察的行為,題目並無敘述到行為
(C)強調某某東西會有某某作用、功用,即便是好的、壞的,都有他的某些功能,題目無敘述到
(D)強調階級鬥爭,也就是馬克思的理論

17.工作是成人前期的重要議題。人在選擇工作時,除考量自身特點外,還需留意與工作情境相匹配的核心關係,下列組合何者正確?①技術技能 ②與權威關係 ③公正世界信念 ④職業要求與危害 ⑤工作中夥伴關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C)
③筆者不解出題老師出這題是想表達什麼,會從事社工這個行業或多或少都會帶有自身對於公正世界的信念而去挑選領域、單位、機構,但….如果是資深前輩出此題,應該就合情合理且正常了。公平正義是什麼能吃嗎?(小朋友不要學)

18.有關男性與女性在青春期階段共同具備的生理發展特徵,下列何者錯誤?

(A)體毛成長
(B)變聲期
(C)生長陡增
(D)皮膚改變

解析:(B)
(A)正確,腋毛、陰毛的生長
(B)常理判斷,男性才會,女性不太會
(C)正確,成長變高的階段
(D)正確,青春痘

19.有關大腦功能說明,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枕葉主控制視覺訊息的接收
(B)額葉主控制身體感覺與決策能力
(C)頂葉主控制整合身體的感覺
(D)顳葉主控制思考和運動能力

解析:(D)
(A)正確,枕葉負責視覺,能處理顏色、光線等視覺刺激
(B)正確,額葉負責認知功能和動作控制,接收各處的資訊,並做出決定和執行
(C)正確,頂葉負責整合眾多感覺資訊的區域,並且與空間感、本體感覺、空間與視覺處理有關
(D)錯誤,顳葉負責處理記憶,並和其他感覺整合,也和了解語言有相關

20.相較於其他發展階段,嬰幼兒比較不會有骨折的風險。下列生理層面的原因何者正確?

(A)骨骼中鈣質密度高
(B)骨骼中鈣質少而膠質多
(C)骨骼周圍多脂肪包覆
(D)骨骼中礦物質比例高

解析:(B)
(B)因為嬰幼兒的骨骼尚未成熟,且小兒骨頭的蛋白質含量高、礦物質含量低,因此質地較軟、韌性高、易彎曲且不易折斷

21.根據 Freud 心理動力分析理論的主張,男生女生在 3 至 5 歲都會經歷分離情結,其中男生可能承受「閹割焦慮」,因應此焦慮會開始停止對父親的負面看法,這屬於那種防衛機制?

(A)否認(denial)
(B)昇華(sublimation)
(C)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D)壓抑(repression)

解析:(D)
(A)指無意識的拒絕承認那些不舒服的現狀以保護自我。為最初始的防衛機轉之一
(B)指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衝動或欲望,改用符合社會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並得到滿足。
(C)又稱反作用形成,指採取某種與潛意識相反的行為和想法,因為潛意識的想法不符合社會規範,所以使用相反的方式呈現
(D)將不符合社會價值觀的想法或衝動,從意識狀態壓下去潛意識之中,如同題目所敘述,「男生為了因應此焦慮會停止對父親的負面看法」

22.系統論中,每一個次系統,相對於系統,用以定義其角色、規則和認同,讓系統或次系統外的人員可以知道如何與其溝通互動,是下列那項概念?

(A)綜效(synergy)
(B)趨同(convergence)
(C)界線(boundary)
(D)平衡(equilibrium)

解析:(C)
(A)是商業名詞,是指將兩個以上不同的單位、事業結合在一起,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會大於先前個別價值之和。白話文就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概念
(B)收斂和集中的意思
(C)界線一詞起源於家庭系統理論,意思為區隔系統或次系統之間的線。但筆者認真覺得看不懂的是題目,而非不懂這些選項定義
(D)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核心,指個體經由同化與調適,而達成的一種自我調節的歷程,使得個體之外在經驗得以納入內在結構之中。

*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和系統論有所關聯,若讀者想瞎猜的話,可以挑選最有可能相關的名詞去選擇,畢竟此題目看完選項跟選項定義仍會無法理解

23.青少年是從兒童期過渡至成年期的重要階段,有關 Erikson 對此階段提出的主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青春期的發展任務統稱為自我認同與認同混淆
(B)同儕朋友是青少年階段的重要關係
(C)職涯志向不是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D)此階段發展任務若失敗,將導致角色混亂,生活缺乏目的

解析:(C)
(A)正確,此為定義
(B)正確,可以用常理知識判斷
(C)錯誤,此階段會開始選擇未來的方向,走高中或高職,大學選的科系也是很重要的自我認同一部分
(D)正確,此階段在發展自我認同,若認同產生混淆,則可能會缺乏未來人生目的

24.關於成年晚期的發展任務,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Erikson 認為是統整對絕望
(B)統整是指能融合過往的經驗,接受自己的生命歷程
(C)懷舊是長者維持自我概念的重要方式
(D)考量到優勢觀點,應鼓勵所有的老人追求健康與獨立生活

解析:(D)
(A)正確,回顧並接納自我人生,若失敗則會感到絕望
(B)正確,此為定義
(C)正確,如同上面第十三題所敘述的「印證治療」
(D)錯誤,並非所有老人都可以追求健康與獨立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自己的想法和偏好

25.電視和 3C 設備使得現代人像住在「繭」裡面,成為被動的消費者,弱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樣的社會關係沒落、社會網絡萎縮、公民和政治參與的下降情況,符合下列那一種概念的敘述?

(A)社會距離的緊密
(B)社會資本的衰退
(C)社會連結的複雜
(D)社會民主的強化

解析:(B)
(A)社會距離是指群體成員的個體之間的關係遠近
(B)社會資本是資本的一種形式,是指擁有多少社會資源可以使用或動員來達成目的。題目提及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社會關係、社會網絡都是屬於社會資本的一環。簡單來說就是「有關係就沒關係」
(C)社會連結又稱社會互動,指兩個以上的人類個體之間的任何關係
(D)題目敘述「公民和政治參與下降」所以與此選項敘述不同

26.下列與青春期相關之發展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Erikson 認為青春期的主要任務是親密關係的建立
(B)青春期是發展自我概念的重要時期
(C)Piaget 認為青少年會關心未來計畫,思考事情的可能性是形式運思期特質的展現
(D)青少年的道德選擇有從眾的傾向

解析:(A)
(A)錯誤,青春期(青少年期)主要的任務是「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而親密關係的建立是青年期
(B)正確,青春期(青少年期)主要的任務是「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
(C)正確,此階段是皮亞傑所說的形式運思期
(D)正確,青少年時期會受到同儕影響,有從眾的傾向

27.兒童因父母離婚而出現的問題,包括自尊心低落、學業問題、行為問題等。如何幫助孩子有更好的適應,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以開放及尊重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B)及早確認監護權歸屬
(C)確保孩子了解父母離婚的原因與他們無關
(D)日常生活儘量保持與原來一致

解析:(B)
(A)正確,讓孩子有機會可以談論心中的想法
(B)錯誤,但筆者找不到相關文獻來佐證此選項的正確性。
(C)正確,孩子有可能會自責的認為父母離婚是他的過錯,所以要讓孩子了解
(D)正確,穩定的生活有助於孩子適應

28.個體內在心理對於自己是男性、女性或同時包含二者的自我概念,屬於下列何者?

(A)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B)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
(C)性別偏見(sexual discrimination)
(D)性別多樣化(sexual diversity)

解析:(A)
(A)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性別的感受,內化且認同自身屬於何種性別
(B)指在性方面,喜歡的性別
(C)又稱性別歧視,基於性別而有的偏見或歧視
(D)又稱多元性別,指人類的社會性別特徵,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多元性。

29.由於青少年期是發生性霸凌的高峰,因此社會工作者有必要對性霸凌保持高敏感度。下列何者不是性霸凌行為?

(A)女性身體發育因較男性早,容易遭到具性暗示的表演戲謔
(B)國中男同學間出現的刷卡、阿魯巴或被嘲諷不夠陽剛
(C)透過肢體行為欺負他人,如用肢體對他人毆打、掐脖子
(D)非經他人同意以文字描述性交過程,並發布在社群網站

解析:(C)
(C)性霸凌是與性或性別有關的霸凌,此選項與性霸凌較為無關

30.不少母親在 COVID-19 疫情期間承擔學童網路課程或工時縮減等窘境,落入隱性勞動工作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困境。有關疫情期間可採取的人事政策,下列組合何者最合適?①鼓勵企業調整或增加彈性工時 ②盡速研擬學校恢復實體授課的方案 ③提供到宅兒童課後輔導服務 ④鼓勵雇主支持員工申請防疫照顧假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B)
②理論上應該是④較為合適,當線上上課成了必要時,與其恢復實體上課來解決再生產勞動問題,倒不如鼓勵企業提供防疫照顧假讓雙親有時間協助孩子線上上課,但筆者認為這是理想情境,現實中④也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
③經費人力資源的考量,難度太高

31.Tavris 與 Wade(1984)曾提出「家庭主婦症候群」此一社會現象,有關這些家庭主婦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因長期在家缺乏運動,容易有肥胖與高血壓等症候群
(B)社交上比較孤立,想建立有意義的社會連結也不容易
(C)社會較不重視此角色的價值,使其家庭地位較顯低落
(D)與單身職業婦女相比,她們較不快樂且易自我批評

解析:(A)
(A)考試技巧判斷法:此選項關注於生理現象,而其他三者關注於社會心理層面,所以判斷是錯誤的選項

*筆者找不到此文獻的原文,且這個專有名詞也找不太得到解釋,只找得到醫學名詞解釋,但111-2竟然也考了一題這個概念,筆者猜測這應該是某個老師出版課本中有提及的概念,否則不會考這麼冷門的東西

32.依據 Troiden(1989)的 LGBT 青少年認同感調適歷程,當青少年已重新架構其社交生活,並正向和穩定的連結到與同類人所組成的社群時,象徵已進入那個階段?

(A)「敏感化」階段
(B)「認同混淆」階段
(C)「認同採取」階段
(D)「承諾」階段

解析:(D)
(A)第一個階段,開始發現到與一般社會大眾不同的地方
(B)第二個階段,對於性取向產生了矛盾與掙扎,還在梳理自身感受
(C)第三個階段,青少年逐漸確認自己的性取向
(D)第四個階段,確認了性傾向,並願意正向看待與承擔外在壓力與挑戰

33.社會工作者對「種族歧視」運用與了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基於尊重的原則,社會工作者應支持服務對象對他族的種族歧視
(B)制度性歧視經常造成或導致文化和環境種族主義
(C)文化和種族主義的案例對社會工作者處遇措施的挑戰,比個人行為更大
(D)對種族定性的偏誤,將提高特定種族落入被逮捕或定罪的處境

解析:(A)
(A)錯誤,社工的無條件接納原則,不代表要去支持與認同服務對象的想法,而是接受、不排斥
(C)筆者對此選項持保留態度,這應該是原文書提及的美國的現象,以筆者實務經驗來看,在台灣服務對象的個人行為影響並不亞於文化和種族主義

34.當社會工作者將種族和族群作為對健康風險預測的因子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應意識到「種族和族群」可能只是這群人健康弱勢的替代性指標
(B)為提升種族和族群的健康,應將此變項作為預測健康結果的獨立因素
(C)須避免混淆「種族作為風險因子」和「種族作為疾病的生物印記」
(D)致力釐清不同(或少數)種族或族群在實際服務經驗是否有所差異

解析:(B)
(A)正確,可能真正原因是經濟弱勢影響健康,而經濟弱勢與種族有關,所以做出種族與健康有關的偏誤研究
(B)錯誤,如同A選項所敘述,可能真正的原因不是種族,而是經濟
(C)正確,要正確釐清風險因子和可能原因,而不該錯誤歸因於種族,而忽略其他影響力較高的因素
(D)正確,可能是因為種族在接受服務有所差異,所以影響了接受醫療的品質。舉例來說,因為種族被醫護人員不友善對待,因此降低就醫的意願,導致健康出狀況的機率較高。

35.有關社會排除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社會排除概念主要是指經濟匱乏
(B)社會排除概念涉及的面向並非單指經濟匱乏,而是以排除的多面向所造成個人經濟面與非經濟面匱乏及剝奪的動態累積過程來闡述
(C)社會排除的論述根植於古典社會學理論,如韋伯(Max Weber)主張某些群體可以藉由「社會封閉」(social closure)的過程,犧牲其他群體的利益,以確保及維持自身的特權
(D)社會排除常涉及自由權、政治權以及社會權的剝奪

解析:(A)
(A)錯誤,社會排除指的是某些個體及團體被社會制度與結構有系統的排除,被剝奪自主的能力與權力
(B)正確的定義
(C)正確,社會排除原本指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用以剝奪勞工權力的一個過程
(D)正確

*考試技巧:(A)選項和(B)選項矛盾,而檢視其他選項之後發現其他選項和(B)選項較為相近,故可以推測(A)錯誤

36.經濟弱勢與少數族群兒童在一般公立學校體系常面臨的障礙,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父母對兒童在學校表現的期許可能不高
(B)教師對於弱勢家庭孩子可能有較低期許
(C)教材缺乏文化的相關性、無法引起學生共鳴
(D)弱勢學生不管表現多差,學校都讓他們升級,這種自動升級的方式能夠有效鼓勵學生

解析:(D)
(A)正確,很多時候會聽到父母期許孩子學會一技之長就好
(B)正確,教師可能會有相關的偏見或自我驗證預言
(C)正確,少數族群的文化可能不會出現在教材之中
(D)錯誤,不管表現如何都讓他們繼續升年級上去,會造成能力不足卻要面臨更困難的課業與挑戰

*(D)選項也可以帶入人生online的思考去理解,當我們出社會後年紀逐漸增長,可是卻破不了新手任務「買房」、「結婚」、「生子」,而這個自動升級的方式絕對讓人充滿挫折感

37.許多貧困家庭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滿足食物和住所方面,沒有動力多想歸屬感和成就感的需求。這是下列何種理論的觀點?

(A)貧窮文化
(B)社會需求理論
(C)成就需求理論
(D)Maslow 需求階層論

解析:(D)
(A)將貧窮視為一種次文化,此文化具有特殊的價值觀與生活模式,經過世代傳承而影響貧窮者的想法、態度和行為
(B)(C)湊答案的名詞
(D)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要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才能追求高層次,而生理需求是最低層次,歸屬感為第三層次,成就為最高層次,符合題幹所敘述,花時間在滿足生理需求,所以無法去追求歸屬感和成就感

38.青少年暴力與犯罪的成因是多面向的交互作用,貧窮也可能是巨視層面的因素之一,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貧窮家庭父母較難取得充分的孩童教養資源
(B)父母經濟和生活壓力極大,經常打罵孩子
(C)社區中可能缺乏適當教育設施,造成學生的學業成就低落
(D)許多貧窮的都會社區犯罪率高,兒童接觸暴力風險也較高

解析:(B)
(B)此為微視層面

39.在 Erikson 的發展理論中,若父母或是家庭主要照顧者無法持續提供孩子足夠的照顧和溫暖,試問在那一發展階段會引起不信任危機?

(A)嬰兒期
(B)幼兒期
(C)遊戲期
(D)學齡期

解析:(A)
(A)嬰兒期:信任與不信任危機,發展重點為嬰兒和照顧者的依附關係,缺乏感到不安、懷疑家人的愛,
(B)自主與羞愧懷疑:學習自我掌控
(C)主動與罪惡感:鼓勵主動探索與主動學習
(D)勤奮與自卑:學校團體生活經驗的學習

40.如果父母習慣使用控制的手段,讓孩子在生活和情感上都過度依賴父母,無法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與自我認同,這是在 Erikson 的發展理論中,那一階段的發展危機?

(A)兒童早期
(B)兒童中期
(C)青少年期
(D)成年初期

解析:(C)
(A)主動與罪惡感:鼓勵主動探索與主動學習
(B)勤奮與自卑:學校團體生活經驗的學習
(C)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發展重點在於探索自我,同儕關係是此階段的重點
(D)親密與孤獨:發展重點在於建立親密關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