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某人出身頗具聲望的名校,我們就假定他一定學問很好、辦事能力也很強,這是犯了下列何種錯誤?
(A)選擇性觀察
(B)過度推論
(C)邏輯推理
(D)月暈效應
解析:(D)
(A)錯誤,選擇性觀察是因為過度概化,使得我們產生另一種錯誤,一旦相信某種特殊模式存在,就會特別去注意和觀察。例如:犯罪過的人一定素行不良,所以會特別觀察他的缺點
(B)錯誤,是觀察到某個狀況,推論套用到其他不相似的狀況下。像是小孩學到狗有四隻腳,就認定所有四隻腳的動物都是狗
(C)錯誤,個人只要認為推理或推論是對的,所得出的結論便是可靠或可信的,容易忽略個人的偏見、誤解或錯誤認知。例如:有人覺得性侵犯是因為受到性慾的刺激才獸性大發,所以認為是被害者穿得太露骨才導致的。
(D)正確,又稱光環效應,也就是正向的以偏概全。看到好的一面,就會往好的一面聯想
*以偏概全:看到壞的一面,就會往壞的一面聯想(剛好和D選項相反)
2.自從「不當管教」列入兒少保護個案評估的類型選項後,研究者由通報系統的資料分析發現這類選項比例大幅增加,他想知道社工人員在勾選這項選項的想法和考量,下列那一種研究方法最能找出答案?
(A)焦點團體法
(B)介入實驗設計法
(C)記名問卷調查法
(D)行動研究法
解析:(A)
(A)以數個人作為一個訪談的小團體,去討論並回答問題
(B)錯誤,這是用在檢視處遇有無效果的方法。例如:測試新藥,一組有吃藥,一組吃安慰劑
(C)錯誤,這方法是蒐集資料去研究不同變項之間的相關程度,雖然是可以找到相關因素,但是A選項所能得出的開放式回答會比較有效率
(D)錯誤,這是研究者和工作者一同工作,並找出問題所在,並加以改進,和題目要求不太一樣
3.現有證據指出,遭受同儕霸凌會損及身心健康。小明受到同學霸凌,因此我們推測他的心理健康應該會受到影響,這是何種邏輯的應用?
(A)歸納邏輯
(B)演繹邏輯
(C)矛盾邏輯
(D)實驗邏輯
解析:(B)
(A)由眾多的個別案例,去找尋出共同的特徵,歸納出結果
(B)由既有研究或普遍性法則,去套用到其他族群。如同題目敘述
(C)就是自相矛盾
(D)藉由做研究實驗,來去證明或推翻一件事
4.科學知識建構的方法之一是在驗證事件因果關係,下列何者不是因果關係的條件?
(A)因與果在時間上具先後關係
(B)因果關係要能排除干擾因素
(C)因與果的性質需抽象化
(D)因與果彼此之間有關聯
解析:(C)
(A)正確,因前果後
(B)正確,要不然就是其他因素所影響了
(C)錯誤,不需要
(D)正確,因果必須要有關係,無關聯的話就不對了
5.測量工具所測量的結果與其他變項間的關係,支持了理論的預期,這是下列那一種效度?
(A)效標關聯效度
(B)預測效度
(C)區辨效度
(D)建構效度
解析:(D)
(A)又稱實用效度,使用中的衡量工具和其他的衡量工具來比較兩者是否具有關連。從字面去解釋,「校標」關聯的效度,就是指兩個不同指標的關聯程度。
(B)這個測量工具對於特定情景中個體的行為進行於預測的有效程度
(C)在這個測量工具中,描述某一概念的項目與其他概念的相關性。
(D)檢測這個測量工具是否真實反應所依據的理論概念。如同題目提及的
6.抽樣間距與抽樣比,是下列那一種抽樣方法必須配合使用的兩個數據?
(A)叢集抽樣(cluster sampling)
(B)簡單隨機抽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
(C)配額抽樣(quota sampling)
(D)系統抽樣(systematic sampling)
解析:(D)
(A)適合人數多且異質性高的母體,母體分為相當多的次群體。也就是說,將母群體分成很多個次群體,抽一個次群體去研究,來推論到整個母群體
(B)利用亂數、隨機去抽樣
(C)研究者按某種既定標準取樣,類似分層抽樣,但要研究者主觀決定較隨機大
(D)每間隔一個數字(抽樣間距)抽出一個樣本。抽樣比例是從母群體之中抽出的比例
7.有關焦點團體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讓研究者可以有系統地同時訪談多位對象
(B)主持人應避免在討論過程中帶入自己觀點
(C)參與者通常是熟悉該討論議題的人士
(D)焦點團體結論通常具有高度的內在效度
解析:(D)
(A)正確,焦點團體比起單一訪談來說,可以一次訪談蒐集到多位對象的想法和意見
(B)正確,主要蒐集受訪者的想法為主,身為研究者的主持人儘量不要干預太多
(C)正確,參與的成員如同訪談的受訪對象
(D)內在效度:研究結果能正確描述變項的因果關係。而焦點團體主要著重在蒐集資訊,而非著重在變項的因果關係
8.受試者從實驗中找到線索,根據自己所猜測的研究者之預期而改變自己行為,以討研究者歡心,這種反應屬於下列何者?
(A)治療擴散或污染(diffusion of treatment or contamination)
(B)實驗者期望(experimenter expectancy)
(C)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D)補償行為(compensatory behavior)
解析:(B)
(A)錯誤,這是指對於實驗組的處遇,影響到了對照組,使得研究不準確
(B)定義如同題目敘述,可以字面上解釋
(C)錯誤,這是指對照組使用安慰劑,讓受試者以為自己在服用藥物,而心理作用覺得自己有變好
(D)錯誤,實驗中的對照組因為位於對照組,反而更想藉自身的努力改變現狀,證明自己。
9.質性研究法嚴謹度的關鍵議題在於「可信賴度」,下列何者不是可信賴度的考慮因素?
(A)反應性
(B)研究者偏誤
(C)受訪者偏誤
(D)資料偏誤
解析:(D)
(D)資料偏誤是用在量化研究的資料蒐集。在質性研究中,可信性是指研究者收集資料的真實程度,主要著重在研究者收集到的資料是否符合現狀,而不是資料是否偏誤
10.行動研究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下列何者不是行動研究的別稱之一?
(A)實證主義研究(positivism study)
(B)社區為基礎研究(community-based study)
(C)合作探究(co-operative enquiry)
(D)行動科學和行動學習(action science and action learning)
解析:(A)
(A)錯誤,實證主義比較偏向量化的、做實驗的研究
11.研究者探究某個草根社區組織的誕生與經驗,這是採用下列那種研究法?
(A)個案研究法
(B)歷史研究法
(C)實地觀察法
(D)實驗研究法
解析:(A)
(A)題目關鍵字:「某個」草根社區
(B)錯誤,這個比較偏向是研究歷史事件,較為宏觀的那種
(C)錯誤,以題目來說,是要研究者從誕生到發展,都要蹲點在社區做研究嗎?有點難
(D)錯誤,題目沒提及到做實驗、做比較、做量化
12.若一位社工員進行一項方案成效評估的研究,採用一份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於方案實施前與結束後各進行一次施測,分別獲得前、後二次施測的總分,接受施測人數皆為 15 人。社工員為比較前後測成績,以作為方案成效佐證的資料來源之一,該社工員應選擇下列何種統計方法較為適當?
(A)ANOVA
(B)卡方檢定
(C)獨立樣本 t 檢定
(D)相同樣本 t 檢定
解析:(D)
(A)通常用於三組以上比較
(B)無母數檢定,用於類別變項、相對次數、比例的比較
(C)用於檢測兩組之間的平均數、標準差有無明顯差異,如普通班和資優班的成績比較
(D)用於前後測,如同題目敘述,比較前後測之間的差異有無顯著效果
*解題技巧:從「相同樣本」去看,題目的前後測對象為同樣一批人,可以這樣去猜
13.關於質性資料的分析策略,下列何者錯誤
(A)舉例法
(B)反面個案法
(C)比較分析法
(D)集中趨勢分析法
解析:(D)
(D)錯誤,集中趨勢要從數據去看,是屬於量化研究的策略
14.有關研究倫理原則的實踐,下列何者錯誤?
(A)研究參與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之後,就不能在研究中途退出
(B)即使研究參與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仍可以拒絕回答不想回答的問題
(C)為感謝研究參與者協助提供資料,可以給予合理的報酬
(D)研究參與者擔心自己的身分暴露,可以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
解析:(A)
(A)明顯錯誤,只要參與者想退出,就可以退出
15.某機構統計過去三年收到的捐款資料,發現小額捐款比例逐年降低,機構想了解原因,遂指派一位社工員進行研究,這位社工員撰寫研究計畫時,提出的研究問題應該是什麼?
(A)小額捐款者的年齡與背景因素
(B)小額捐款減少的相關因素
(C)機構服務成效與責信關係
(D)影響機構服務成效的相關因素
解析:(B)
(B)題目敘述,機構想了解小額捐款減少的原因,所以指派工作者去研究,因此這個研究問題,要能回應這個目的
16.承上題,這位社工員在撰寫研究計畫時,需先進行下列何種準備?
(A)對小額捐款人進行大規模問卷調查
(B)訪談路人了解捐款意願
(C)閱讀影響捐款行為的相關文獻
(D)檢討機構的服務成效
解析:(C)
(A)這是寫完研究計畫,並開始研究階段的時候
(B)這是寫完研究計畫,並開始研究階段的時候
(C)在撰寫研究計畫並開始執行研究之前,要先對於問題有所了解,才能擬定出良好的研究計畫
(D)非也
17.有關德菲法(delphi panel)的特質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專家匿名性
(B)須有封閉式問卷的設計
(C)是相互回饋的過程
(D)不斷反覆進行的步驟
解析:(B)
(A)正確,受訪者專家不見得會知道其他發表意見的專家是誰
(B)錯誤,是開放式的問卷設計,讓專家去回答
(C)正確,第一輪收集到的資料,傳遞給各位專家去參考,並修改自己的意見
(D)正確,會有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等等
18.採用質性取向的研究者,為增進研究的「客觀性」(objectivity)會採取下列何種措施?
(A)採取明確的研究設計
(B)對現象進行豐富的描述
(C)隨機選擇研究對象
(D)邀請該研究外的其他研究人員進行研究資料與解釋之間的三角檢核
解析:(D)
(D)直觀判斷,由其他第三人員來檢核,可增進客觀程度
19.影響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的主要因素,下列何者正確?
(A)變項的關聯性
(B)研究資料變異性
(C)成熟或時間歷程
(D)研究樣本的代表性
解析:(D)
(D)簡單來說,外在效度就是指「研究結果能不能類推適用到母體或研究以外的對象」。題目問說主要因素,也就是這些研究對象有沒有具備代表性,代表其他人
20.有關研究過程中概念化與操作化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量化研究之概念化過程通常是接續在擬定研究問題之後
(B)質化研究通常不需要進行概念化過程
(C)概念化過程依研究者欲採用量化或質化方法而有差異
(D)質化研究偏向不在研究之初期即進行概念化和操作化過程
解析:
(A)正確
(B)錯誤,質化研究通常不需要進行「操作化」的過程。
(C)正確
(D)正確,通常會先蒐集資料,才會概念化和操作化
*操作化是「定義如何測量」,常用於量化研究,少數質性研究也會用到
21.某研究者設計了一份學業能力量表,發現高一學生在這份量表上的分數和他們的大學學測成績有很強的正相關,表示該量表具有何種效度?
(A)區別效度
(B)同時效度
(C)建構效度
(D)預測效度
解析:(D)
(A)在這個測量工具中描述某一概念的項目與其他概念的相關性
(B)屬於效標關聯效度的一環,從字面解釋,就是這一個測量工具能不能同時反映現況
(C)檢測一個評估工具是否反應其概念。例如:智力測驗是否能夠反映智商高低,收入證明是否能證明個案很窮苦
(D)屬於效標關聯效度的一環,從字面解釋,就是這一個測量工具能不能預測未來
*效標關聯效度又稱實用效度,使用中的衡量工具和其他的衡量工具來比較兩者是否具有關連。從字面去解釋,「校標」關聯的效度,就是指兩個不同指標的關聯程度。而又可以細分為(B)同時效度和(D)預測效度
22.下列何種信度和效度的問題是質性研究取向最常被人質疑的地方?
(A)內在效度不高
(B)內在信度不高
(C)外在效度不高
(D)外在信度不高
解析:(C)
(A)質性研究的內在效度:為「可信性」,指研究者在蒐集資料的真實程度
(B)質性研究的內在信度:為「可靠性」,指研究者蒐集到資料並轉換成研究時,能夠正確描述出受訪者想表達的意思
(C)因為質性研究比較偏向受訪者的「主觀想法」,然而一樣米養百樣人,即便生活背景相似,也會有不同的樣態,故質性研究做出來的結果(受訪者的主觀想法),比較不適合類推適用到其他族群
(D)質性研究的外在信度:為「可確認性」,是指不同研究者使用類似方式和條件時,也一樣可以獲得類似的研究結果
23.某研究生蒐集訪談紀錄共有 200 份,他預定從這 200 份當中抽出 15 份進行分析,他將這 200 份訪談紀錄從 1-200 予以編號,再採用相同間距抽出預定分析的樣本,請問抽樣間距是多少?
(A)13
(B)13.3
(C)13.4
(D)14
解析:(A)
(A)200除以15為13.3,而抽樣間距為整數
(D)之所以不選14,是因為這樣抽樣只會抽到14份,第15份會抽不出來
24.承上題,這樣的抽樣方法是下列那一項?
(A)簡單隨機抽樣
(B)系統抽樣
(C)分層抽樣
(D)立意抽樣
解析:(B)
(A)利用亂數隨機抽樣
(B)關鍵字:抽樣間距、每…抽出一份
(C)先將群體中的樣本根據特徵去分類,然後再進行抽樣。例如:要研究國小生,先將學生照年級分類,然後每個年級依照人數多寡抽出代表,來做研究,屬於隨機抽樣的一種
(D)根據研究者的主觀判斷要怎麼抽樣,屬於非隨機抽樣的一種
25.某縣市社會局想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轄內長照服務據點所面臨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發生脈絡,採用下列何種蒐集資料的方法較為適當?
(A)問卷調查法
(B)觀察法
(C)焦點團體訪談
(D)個別深入訪談法
解析:(C)
(A)這個方法很快,但是難以了解到事情發生的脈絡或全貌
(B)這個方法很慢,但比較客觀
(C)這個方法算快,可以邀請服務據點內的工作者,出來討論問題脈絡、聚焦在最嚴重的問題
(D)這個方法很慢,但可以知道最詳細的狀況
26.下列何者不是面訪問卷的優點?
(A)較易標準化施測
(B)填答內容較完整
(C)問卷回收率較高
(D)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受訪者較願意表態
解析:(D)
(A)正確,有問卷大綱在,會相對標準化,不會隨意走鐘,也較能詳細說明問題內容而不被誤解
(B)正確,郵寄或網路問卷都可能填答較為不完整或隨便填
(C)正確,相對於郵寄來說,回收率高很多
(D)錯誤,匿名的網路問卷比較願意表態,當面訪談的內容會比較政治正確一些
27.若要提升研究結果的外在效度,下列何者錯誤?
(A)設定嚴謹的抽樣流程
(B)使用合宜的抽樣架構
(C)加大研究樣本
(D)擴展研究母體
解析:(D)
(A)會影響到抽出樣的是否具備代表性。例如:政府調查房價問題,不嚴謹的抽樣流程,可能會只抽樣到不具代表性的人類,像是只調查建商意見
(B)如果使用錯誤的抽樣架構,可能會有代表偏誤。例如:政府調查房價問題,抽樣架構為建商們,那就會有偏誤
(C)若研究樣本越大,越具備代表性,例如:政府調查房價問題,問23人和問2300人,後者會比較具備代表性
(D)錯誤,題目要問的是「外在效度」,也就是這份研究能夠類推適用到「非研究族群」,就算加大研究母體,也無法影響到非研究對象,反而會比較難類推適用。例如:政府要調查台灣房價問題,現在改為要調查全球房價問題,那這樣又更難確認樣本的代表性了
28.某次民意調查當中,有一題為「社會救助金額應該增加,並且以提高所得稅的方式籌措財源」,此一題項違反了下列那個提問準則?
(A)題項文字應該去除偏見用語
(B)不問受訪者無法回答的題目
(C)儘量減少使用否定的題項
(D)避免出現一題兩問的情況
解析:(D)
(A)此題無提及偏見用語
(B)此題並非受訪者無法回答的題目
(C)此題的論述,並無出現否定的字句
(D)正確,第一問是「社會救助金額應該增加」,第二問是「以提高所得稅的方式籌措財源」
29.針對調查研究進行問卷試測(pre-test),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有助了解研究對象對於題項的可能反應
(B)可以找出問卷中不清楚或難以理解的題項
(C)試測的人數應該與正式施測預定人數相同
(D)試測問卷填寫者不應納入正式調查的樣本
解析:(C)
(C)錯誤,並不用人數相同,找幾個人測試就好
30.有關個案研究法適用的情境,下列何者錯誤?
(A)研究「如何」與「為什麼」的問題
(B)適合尚未有很多研究或理論基礎的問題
(C)個案數不多,但變化性較低的情形
(D)某些特例的表現與理論相矛盾
解析:(C)
(A)正確
(B)正確,因為研究不多,所以比較適合深入的去了解狀況
(C)錯誤,變化性較高的情形,也就是很難找到一致的共通點,所以進行個案研究。而變化性較低的話,就可以使用量化了。
(D)正確,針對特例去做深入的研究探討
*個案研究法可以想像成,實務現場中,遇到特殊個案非老非殘需要協助時,要跑專案申請的概念,要深入了解並說明,以說服主管同意。
31.研究「次文化」現象,例如街友、街頭幫派等議題,下列那種研究方法較為適當?
(A)行動研究
(B)調查研究
(C)實驗研究
(D)民族誌
解析:(D)
(A)錯誤,行動研究主要是研究者和工作者一同工作,並找出方法去解決問題
(B)也是可以啦,但調查研究可能比較會以研究者主觀的方式去探究他們,而失去深入了解到次文化的機會。D選項比較起來還是比較適合
(C)錯誤,實驗研究是要把他們隨機分組,然後做處遇實驗嗎?
(D)去和該次文化的人一同相處、生活,以便就近觀察蒐集資料,從而了解到隱藏在表面之下的社會脈絡
32.某社會工作師在長照 C 據點針對有輕度失智症長輩進行需求評估,下列何者沒有幫助?
(A)請家屬提供失智長輩年輕時的照片
(B)請社會工作師觀察失智長輩的失能行為
(C)請護理師提供失智長輩的用藥情形
(D)請照服員觀察失智長輩的生理機能
解析:(A)
(A)這招可以做為懷舊治療用,但不適合需求評估(當社工是會觀落陰逆?)
(B)正確,觀察失能行為去進行評估
(C)正確,從用藥狀況去進行評估
(D)正確,從生理機能去進行評估
33.有關單案研究設計的基本考量,下列何者正確?
(A)多重基線設計是其基本型式
(B)優點是外在效度佳
(C)可以分析處遇效果
(D)可隨時更換觀察者,以減少偏誤
解析:(C)
(A)錯誤,最基本的形式是AB基本單案設計,就是前測確認狀況,再來介入處遇,後測確認是否有效果
(B)錯誤,沒有隨機分配,所以樣本代表性不足,難以類推適用到其他非研究對象
(C)正確,可以看出處遇前後的差異
(D)錯誤,不能隨便換觀察者
34.以實作方式逐漸發展改善社會問題的方法,是指下列何種研究?
(A)評估研究
(B)調查研究
(C)田野研究
(D)行動研究
解析:(D)
(A)錯誤,如字面字義,主要進行評估用,若題目改成「評估」社會問題,就適用
(B)錯誤,如字面字義,主要進行調查用,若題目改成「發現」社會問題,就適用
(C)錯誤,如字面字義,主要進行了解現況用,若題目改成「了解」社會問題的樣態,就適用
(D)關鍵字:改善社會問題、實作,符合行動研究的目的:研究者和工作者一同工作,找出問題並解決
35.研究者想了解社會工作師對個案的關心程度,決定以計算訪視及電話關懷次數作為補充性佐證資料,此種資料蒐集方式是下列何者?
(A)問卷訪談
(B)非干擾性的測量
(C)實驗設計
(D)質性訪談
解析:(B)
(A)錯誤,這不是問卷
(B)正確,以不影響被觀察者的方式對其加以研究的方法,通常用於輔佐證明
(C)錯誤,這沒有實驗組和對照組
(D)錯誤,這沒有提到會談、訪談的狀況,而是問訪視及電訪關懷的「次數」
36.若研究問題為「老年人之居住狀況(與配偶同住或單獨居住)與其每月需要送餐服務的平均次數之間是否具有顯著之差異」,則研究者應該使用何種統計分析程序?
(A)χ^2 檢定
(B)獨立樣本 t 檢定
(C)積差相關係數檢定
(D)配對樣本 t 檢定
解析:(B)
(A)錯誤,這應該是指卡方檢定,卡方檢定是用於類別變項的檢定
(B)正確,用來比較兩組之間的平均數差異,同住的送餐服服務平均次數VS.獨居的送餐服服務平均次數
(C)錯誤,這是用來檢測「正相關」、「負相關」、「無相關」,通常用於兩組數字的比較,例如同居的家人數量VS.送餐服務的平均次數
(D)錯誤,這通常用在前後測上,看看有無前後差異
37.關於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的特質,下列何者錯誤?
(A)焦點在於現象的意義
(B)對於資料有深入的詮釋
(C)強調預先設定好的資料分類
(D)強調研究者本身是重要的研究分析工具
解析:(C)
(A)正確,對於現象的詮釋
(B)正確,對於較為少數的案子進行深入的了解並詮釋
(C)錯誤,這是量化研究的特質
(D)正確,研究者進入場域觀察、訪問,都是以自身為研究分析工具的最佳展現
38.下列何者屬於紮根理論方法資料分析的必要步驟?
(A)歸納出現的次數
(B)討論符號與其意義
(C)整合不同類屬
(D)預設類屬
解析:(C)
(A)
(B)這是符號互動論的解釋
(C)紮根理論是從一開始獲得的資料,去依照類似相近的概念去分門別類並加以整理,一層層往上整理,萃取出精華
(D)錯誤,這是量化研究的範疇
39.某位學者希望探討社工員的替代性創傷經驗,因此寄信給相關機構兒少保社工員,詳細說明研究內容,並透過書面文件簽署以確認其參與意願,此做法主要是回應下列那項研究倫理議題?
(A)欺騙和隱瞞
(B)隱私與保密
(C)告知後同意
(D)互惠的關係
解析:(C)
(C)關鍵字:說明研究內容、透過文件簽署確認意願
40.為了追蹤離院返家兒童的調適狀況,研究人員設計問卷量表,聯絡這些人進行個別電訪,並在撰寫報告時僅呈現樣本加總後的整體數據,這份報告呈現的方式符合下列那種敘述?
(A)既不匿名也不保密
(B)匿名但不保密
(C)保密但不匿名
(D)匿名且保密
解析:(D)
(D)匿名:去識別化。保密:以集體方式呈現